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3736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金属材料的开发一直是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一些新的金属材料相继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例如,铀(U)用作核电厂反应堆的核燃料,镅(Am)在烟雾探测器中用作烟雾监测材料;特点是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钛(Ti),应用前景更为广阔。钛(titanium)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因其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它不易跟其他物质反应,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熔点高、硬度大、可塑性强、密度小等优点。根据以上背景资料及所学知识,你

2、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钛不属于稀土金属B. 钛是很好的航天航空材料C. 钛在空气中不与其他物质反应D. 钛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是很好的防腐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 钛位于第四周期,不属于稀土金属,A正确;B. 钛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熔点高、硬度大、可塑性强、密度小等优点,因此是很好的航天航空材料,B正确;C. 钛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在其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说明能与氧气反应,C错误;D. 钛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是很好的防腐材料,D正确。答案选C。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

3、的体积约为22.4 LB. 25,1.01105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 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所制得的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 NAD.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是双原子分子,含NA个原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0.522.4L=11.2L,故错误;B、含有S的物质的量为643/64mol=3mol,故正确;C、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因此无法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故错误;D、标准状况下

4、,水不是气体,故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3.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细口瓶中,加盖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B. 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 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答案】D【解析】【详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能加快橡胶老化,所以浓硝酸不能存放在带橡胶塞的磨口细口瓶中,应该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于阴凉处,故A错误;B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橡胶能溶于汽油或煤油,所以汽油或煤油不能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故B错误;C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硅

5、能和强碱反应生成黏性的硅酸钠而使瓶塞打不开,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应该存放在配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故C错误;D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试剂的存放,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试剂瓶和塞子的选取原则。4.粗盐溶液过滤,除去泥沙后的滤液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将上述杂质除去: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粗盐的提纯

6、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详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由此可知,

7、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即一定在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即在之后,故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解题关键:把握粗盐提纯的步骤、实验操作,注意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在反应后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B. 某液体可能是海水或蒸馏水,将其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该液体为蒸馏水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D. 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溶液中一

8、定含碳酸根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或稀盐酸过量。故选项错误;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物质,蒸发时能够产生固体物质,蒸馏水中没有溶解物质,蒸发时不能产生固体。故选项正确;C、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D、碳酸氢根离子也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加入稀盐酸,有气泡,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此选项错误。答案选B。6.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

9、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步骤的操作是过滤B. 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 步骤、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D. 步骤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能是酒精或四氯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作是过滤,操作通入Cl2,发生2ICl2=2ClI2,然后利用I2易溶于有机溶剂,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详解】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操作是过滤,操作通入Cl2,发生2ICl2=2ClI2,然后利用I2易溶于有机溶剂,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A、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利用其沸点与有机溶剂相差较大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它们,故步骤应为蒸馏,故A错误;B、淀粉遇

10、碘单质变蓝,只要产生I2,加入淀粉后,溶液就会变蓝,故B错误;C、根据流程,步骤得到溶液和残渣,因此步骤为过滤,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采用萃取的方法,步骤为萃取,故C正确;D、因为酒精易溶于水,因此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故D错误。7.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Mr(Y)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B. 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C. 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D. 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入2 g Y气体和1

11、g 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Mr(Y)0.5Mr(Z),即Mr(X)Mr(Y)Mr(Z),A、三种气体的原子组成不能确定,因此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中质量最大的不一定是Z,A错误;B、根据密度M/Vm可知,气体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三种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X,B正确;C、气体的物质的量nV/Vm,Vm和气体的状态有关,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Vm不一定等于22.4L/mol,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不一定均为0.1mol,C错误;D、同温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由于Mr(Y)0.5Mr(

12、Z),所以2 g Y气体和1 g Z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1,因此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4:1,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涉及物质的量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等有关知识,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的使用是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8.3.6 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2 gmol1,则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A. 3.3 g B. 6.3 g C. 8.4 g D. 13.2 g【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nm/M计算碳物质的量,结合碳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与碳物质的量相同,根据摩尔质

13、量概念计算。【详解】3.6g碳物质的量为3.6g12g/mol0.3mol,反应后生成CO和CO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3mol,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是32g/mol,则混合气体质量为32g/mol0.3mol9.6g。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3-x)mol,则28x+44(0.3-x)9.6,解得x0.225,因此一氧化碳质量为0.225mol28g/mol6.3g;答案选B。9.将质量均为m g的O2、X、Y气体分别充入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气体可能分别是()A. C2H4、CH4 B. CO2、Cl2C. SO2

14、、CO2 D. CH4、Cl2【答案】B【解析】根据PV=nRT可知温度和体积相等时,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mnM可知在质量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根据图像可知三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是O2XY。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A. C2H4、CH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28和16,A不符合题意;B. CO2、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和71,B符合题意;C. SO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64和44,C不符合题意;D. CH4、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6和71,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0.配制100 mL 1.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下列情况会导

15、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 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碳酸钠溶液润洗B. 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C. 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 用敞口容器称量碳酸钠且时间过长【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cn/V及不当操作来解答。【详解】A、容量瓶使用前用1.0 molL1的Na2CO3溶液润洗,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A正确;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B错误;C、仰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C错误;D、用敞口容器称量Na2CO3且时间过长,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A。11.某温度下,VmL不饱和NaNO3溶液ag,蒸发掉bg水或加入bg 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该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