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436258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强化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强化练习一、作者作品。作者, 诗人,字 ,名 ,自号 。二、课文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 ),忘路之( )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 )。复前( )行,欲穷( )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

2、,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 )外人道( )也。”既( )出,得( )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3、),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三、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 一词多义。 (1)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4)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5)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闻之,欣然规往 (7)“然” 的样子(有时可不译)。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3、古今异义。 (1)鲜美:古: 今:食品的味道好 (2)交通:古: 今: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 今:男子的配偶 (4)绝境:古: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古: 今:关联

4、词,“不管”的意思 (6)不足:古: 今:不充分4、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 ( ) ( ) ( ) ( ) ( ) ( ) 5、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六、阅读强化(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5、)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

6、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

7、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n 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便要还家: 既出,得其船: 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