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3168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目标为工具,扩展识字途径,提高语文素养创新识字教学体会摘要培养、形成并采取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小学一年级“创新识字”的教改实践为基础,阐述把传统教学的目标(如组词、造句、朗读等)变为识字的工具,并通过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等方式方法来扩展识字的途径,提高识字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生本教育的创新识字,采取“意义识字”的策略,摒弃了传统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烦琐的拼音训练、词句训练,以及肢解式的课文分析,在对其意义不求甚解的前提下,直奔识字主题。因而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致全力于学生乐识字、多识字、识字乐。而通过不断的领会新课标精神、学习生本

2、理念,我认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还应该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极大的丰富词汇,形成大量的、科学的言语规范,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审美情趣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积极推动和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在实践、探索和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把词语、句子、朗读等作为一种识字的环境、方式和工具(而不是像传统的语文教学那样作为学习的目标),并且把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与我们的识字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取途径。一、可取的途径之一组词造句创新识字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指出,创新识字的重点是“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

3、让学生通过意义文块大量识字,提早学习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展认字”。这个意义就是生字的摇篮,他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篇文章、一首儿歌、一首古诗或者一则谜语,也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作为最小的语言单位的词语,它物有所指,有一定的意义。这个最小的语义载体,他轻便简洁,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把词语、短语、甚至句子作为一个个小小的意义文块,作为孩子识字的环境和工具,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有信手拈来、随手就放的感觉。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通常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当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从句子中抽出包含生字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循环往复”来认读生字,这样既

4、加强了生字间的联系,又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小组学词的环节,我常常让每个小组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说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词语,或者小组同学互相练习说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源,积累规范的言语素材。而当生字从课文中游离出来,以单个字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以口头组词的形式带词读字,如“请,请客的请”,“班,上班的班”等。并且鼓励学生组不同的词语。这样把字放进一个个小小的语言环境,既巩固了识字,又扩展了学生的词汇,实现生字的运用,从而走向并推进阅读。而在不断的组新词过程中,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二、可取的途径之二深情诵读在创新识字中,我们的基本策略是

5、意义识字,让学生在意义文块中与生字相识相知。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整体认识这个文块的意义、进而对其中生字有大体的理解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去领会文块的意思,进而初步了解生字的意义。1动作伴读,区别字意。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常常启发孩子带着表情和动作去读字、读句、读文章。在16小猴寄自己一文中,“寄”是个生字,学习中很自然就带出了“奇”字。怎样区别呢?我引导孩子在读“寄”字时做个往邮筒塞信的动作,读“奇”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副奇怪的表情。这样,把字形字义与相关的表情动作联系起来,把相对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生活化,为准确的识记

6、生字铺平了道路。又如,在学习谜语“身上驮着两座峰”这句时,“驮”和“驼”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引导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在读到“驮”字时,孩子们的手势虽然各不相同,但做出的动作却都表示向上用力的,这样,他们就理解到:“驮”是表示这个动作,跟“驼”是不一样的。2体验情绪,肢体表达。在学习小松鼠一课时,我做过这样的比较:先让学生双手拿书,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读课文。孩子的表现很平常,只是平白的把课文念了出来。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全文,同时播放松鼠跳跃的动画,并让学生全体起立朗读课文。我惊喜的看到,孩子们对课文活泼快乐的情绪把握得非常到位,对情绪的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在读到“头戴黄皮帽”时,

7、孩子们各种神气的戴帽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读到“尾巴头上翘”时,有的孩子屁股一撅使劲翘,有的孩子把手放在身后做尾巴而读到“蹦蹦跳”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快活的蹦起来!更为可喜的是:孩子动作的同时,从他们口中传出的声音是那样的神气、活泼、轻快、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有效的影响着有声语言,学生准确的把握了课文的情绪,增进了对这个意义文块的理解,而且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增强了内化。正是这举手投足间,平板的语言显示出生气与活力,孩子的表现丰满而富有个性。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效果的呢?!3眉目传神,外化情感。读完28假如我是一片雪花之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续说儿歌。在说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说话内容

8、,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做些夸张的动作,并自然的流露出思索、喜悦的表情,让旁观者也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思索、喜悦。在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还显得幼稚的表情与动作,而是一颗颗感情丰富、细腻的童心,一个个活泼、生动发展着的个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常想:大量识字的目的是什么呢?阅读?那么阅读的目的呢?我以为就是采集语言信息和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情感。而在这样有表情、动作的诵读中,在促进识字的同时,孩子已经在“借题发挥”的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这样美的“野花”(如果这也算“野花”的话)为什么不让学生顺手摘起、美丽他们成长的道路呢?三、可取的途径之三学科整合曾经做过多年音乐老师的

9、我,注意到孩子对歌词的感悟力很强,常常只需要教两三遍就能准确的歌唱出来。而在唱熟了歌曲之后,学生认读歌词的准确率非常的高,而且乐此不疲!这让我想到,孩子识字的途径除了语文课,还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不可以把音乐、美术甚至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也纳入识字的轨道呢?于是,我做了以下尝试:1以歌词为整合点,在音乐活动中加强识字。我把教材中某些儿歌体式的文章,如22小溪弯弯,配上孩子熟悉的旋律(如歌曲小雨沙沙)来歌唱,并配上相应的画面与文字,以MTV的形式来播放。把语文学习变为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如击鼓传“花”、音乐擂台、卡拉OK大赛等,利用这样的音乐形式循环往复的呈现生字,学生在唱唱玩玩中很轻松的就完

10、成了识字任务。例如在教学15小燕子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初步认识了生字后,我和孩子们唱起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小燕子。然后我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把本课的生字(尤其是难字)融入新歌词当中,再配上相应的画面进行歌唱。孩子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发现自己也能“作词”,更是特有成就感,歌唱自己的“作品”当然就很投入了。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诵新歌词,进一步加强识字。最后,我们还玩了一个“拾麦穗”的音乐游戏:音乐响起,“小燕子”(当然是纸做的)便在学生中飞来飞去;音乐停下来的时候,“小燕子”落到哪里,就送给那一组的小朋友一根“智慧麦穗”,然后由这组的同学共同完成“智慧麦穗”上的任务,如“猜认生字”、“认

11、难字”、“歌唱新小燕子”等等,把识字转化为音乐游戏,在音乐活动中促进识字。学生的热情特别高,课后还“津津乐唱”改编的小燕子。而尤为可喜的是,经过检测,这种识字方式的准确率和巩固率都很高。2以意境为融合点,在想象中发展创造。我认为,大量识字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阅读,而获得认识、建立表象、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是阅读的主要目标。既然我们采用的是意义识字,那么可不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就渗透、培养、表达这种体验呢?我们的创新教材中所编选的很多文章行文流畅,有诗的语言、画的意境。我想,每个孩子读了之后,都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独特的画面。美术教学中不是有想象画的内容吗?让孩子把读过的文章作为想象的依据,

12、把头脑中的画面外化成美术作品不是很好吗?我的想法得到美术老师的大力支持。于是,在想象画的教学单元,我把学过的很多课文,如泉水丁冬、春夏秋冬等放进美术课堂,让孩子根据这些美文进行想象、绘画。而当美术老师把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放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忍俊不禁:有的孩子把泉水当作小小歌唱家,让他拿着麦克歌唱;有的孩子让小朋友和春花握手,让柳树和小鸟跳舞画面内容之丰富,想象之大胆,让我深深的感叹、折服!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作为识字工具的意义文块,只要播种的好,孩子收获的,不仅只有识字量,还是一片美丽而广阔、智慧而创造的花园!于是,每一期的黑板报我也交给了孩子。每次我要么交给他们一两首小儿歌,

13、要么提供画面,让他们依文作画或根据画面写儿歌,要求就是让板报美而且有内容。一期下来,也小有成效:不仅黑板报不,每次都有小朋友争着出,而且班里还涌现了自编儿歌热、绘制贺卡热。元旦节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图文并茂的自制贺卡,在充满稚气的线条里,我也感受到一颗颗正在飞翔的心灵。3以信息技术课为载体,在综合运用中全面提高。在使用创新教材时,我把信息技术课程也纳入了学生识字的轨道。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于会认、会读、会拼,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练习用拼音打字。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学生在电脑输入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大量的同音字,而寻找“目标”的过程也是辨析同音字、增加识字、巩固识字的学习过程。学生渐渐熟练了电脑输入以后,我利用信息技术课,教孩子们学习发贺卡和电子邮件,师生之间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可喜的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常常把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电子邮件详尽的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