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429855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12年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专题化学方程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方程式【单元分析】本单元质量守恒定律是本单元的中心,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的方程式书写和计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中考化学也是以方程式计算及书写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是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复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概念和微观含义。 2了解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学会方程式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方程式。3知道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能利用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方程式的计算。【难点】:方程式的计算,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的理解。【考点透视】命题落点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2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4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5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6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7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8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考点清单】一、基本考点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

3、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考点2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方法: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

4、等。考点3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考点4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进行化学计算时,要注意“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2)根

5、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考点6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学科内综合考点)(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物的化学式。(2)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考点7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拓展考点)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是在平衡的天平两边的反应容器内加入不同的反应物,通过计算判断天平是否平衡。解答天平平衡问题可采用如下分析方法:设加到天平左、右两盘容器内的物质质量分别为m(左入)、m(右入);左、右两盘容器内放出的气体质量分别为

6、m(左出)、m(右出);左、右两盘实际增重为m(左)、m(右),即m(左)= m(左入)- m(左出);m(右)= m(右入)- m(右出)。则当m(左)正确找出或求出m(左入)、m(左出)、m(右入)、m(右出)是解此类题的关键。三、创新考点考点8有关图像及数据分析题(探究性考点)解有关图像、数据分析题时,都涉及化学反应,以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知识作为分析推理的主要依据,分析图像及实验数据时要抓住“突破口”,以此为基础,逐层推导,分类讨论、判断、计算。小结:本单元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因此掌握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是答好中考计算的关键。【典型试题】例1:(2005南通市)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

7、,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O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数据可知:C反应后质量没有了,说明是反应物,而B、D反应后质量都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C反应掉 31.6g,B、D共生成的质量只有 11.9g,说明A也生成物,且生成

8、的质量为 19.7g,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A、B、D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然后由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比求化学计量数比。答案:AD例2:(2004南通市)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3.3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m(盐酸)/g50752501.02.2m(CO2)/g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Na2CO3的质量g变质

9、NaOH的质量/g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解析 该试题过程复杂,综合度高,难度大,首先要能正确分析出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量以及“三点一趋势”。其次,通过计算还要能发现NaOH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等思维空间很大,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质疑,打破思维定势发现和探究出新的问题。Na2CO3的质量g5.3变质NaOH的质量/g4.0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33.3%这类试题思维空间大,开放程度高,探究性强。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归

10、纳总结规律,并进行评价。化学计算中的评价是近年中考题的一个亮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答案:m(NaOH)13.3g5.3g8g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m(HCl) m(HCl) 8g7.3g mHCl(aq)10050.0g NaOH被中和后,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习题巩固】1.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说法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 B.以石油为原料可蒸馏出汽油等产品C.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氨、磷、钾元素的肥料 D.“气功”能使铜变成金2下列装置不能用做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 )3如右图所示,二分子的甲反应生成

11、二分子的乙与一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三者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乙分子中含有4个A原子、2个B原子4在反应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R的质量为4.4g,且反应后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 23:9 B. 16:9 C. 32:9 D. 46:95化学方程式 可读作( )A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

12、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 质XYZ Q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反应后质量/g待测 24 0 14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7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以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空调和冰箱中的致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氟氯烃(以M代替),它可以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为:M+ O3 MO+ O2 MO+OM+ O2 ,则M在该反应中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8下列图形能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变化, 其中“ ”、“ ”、“ ”分别表示三种不

13、同物质的分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9.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10.使12g镁分别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得如下实验数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所给氧气的质量g4816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102020下列关于以上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实验中镁没有燃烧完 B只有第二次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没有消耗完 D三次实验中固体质量都增加了11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A,B,C)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已知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的n(A):n(B)为( )A2:1 B2:3 C2:5 D1:1二、填空题12.如图所示为用加热后的玻璃棒点燃白磷,来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