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426865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bloodroutineexamination 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 包括RBC Hb 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 一 红细胞生成 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此外红细胞生成直接或间接受睾丸激素及其它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二 红细胞的功能及代谢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从肺部携带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 这一切功能主要通过其内所含Hb来完成的 红细胞的

2、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三 参考值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4 0 5 5 1012 L120 160g L成年女性 3 5 5 0 1012 L110 150g L新生儿 6 0 7 0 1012 L170 190g L 四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 Hb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以血红蛋白为标准 男 120g L 女 110g L 即可认为有贫血 贫血的分类 1 生理性贫血 出生3个月的婴儿起至15岁前的儿童 RBC和Hb可较正常人低约10 20 妊娠中 后期的孕妇 老年人 2 病理性贫血 见于各种贫血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 红细胞生成

3、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骨髓瘤 红细胞破坏过多 如地中海性贫血 失血 如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2 红细胞和血红细胞的增多 1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因血浆容量 使RBC容量 见于严重呕吐 腹泻 出汗 烧伤 尿崩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 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因未明 RBC持续增多 继发性 是非造血系统疾病 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3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直径小于6 m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大红细胞 直径大于15 m 体积大 见于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 大小相差1倍以上

4、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尤为明显 大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均 2 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靶形红细胞 地中海贫血 某些血红蛋白病 脾切除术后等椭圆形红细胞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镰形红细胞 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球形 椭圆形 靶形 二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循环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WBC计数是求得单位体积血液中内各种WBC的总数通常mm3or109 L 而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 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 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5、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一 参考值 白细胞总数成人4 10 109 L新生儿15 20 109 L6各月 2岁11 12 109 L 分类计数 成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 70嗜酸性粒细胞0 5 5嗜碱性粒细胞0 1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3 8 二 临床意义 WBC 10 109 L称WBC增多 低于4 109 L称WBC减少 WBC or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 中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增多 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 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 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 见于 感染

6、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其他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 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如白血病细胞 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量增生 释放至外周血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血液病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患脾功能亢进 3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 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时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分3叶的居多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 13 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 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 再生性左移 核左移 WBC 轻度左移 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0 06 中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

7、 0 10少数晚幼粒细胞重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 0 25早幼粒 原粒 退行性左移 核左移WBC总数不变 减少再障 粒减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严重感染 机体反应低下 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分5叶以上者超过3 称之 常伴有WBC减低 缺乏造血物质 造血功能减退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 炎症恢复期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 表示预后不良 4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 2 嗜酸性粒细胞 独立的前体细胞 在嗜酸性粒细胞因子刺激下分化成熟 生理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 趋化作用 1 嗜酸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

8、疹 药物过敏 寄生虫病 血吸虫 丝虫 囊虫 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其它 某些恶性肿瘤 传染病恢复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 嗜酸粒细胞减少 3 嗜碱性粒细胞 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2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无意义 4 淋巴细胞 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它具有与抗原起特异性反应能力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1 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 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烷化剂 放射线 免疫缺陷病等 5 单核细胞 成熟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转变为巨噬细胞 形成单核

9、巨噬细胞系统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 诱导免疫反应 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 抗肿瘤活性 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儿童 新生儿可 达0 09 0 15或更多 病理增多 1 某些感染 如疟疾 黑热病 结核病 亚细 2 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粒缺恢复期 恶组 淋巴瘤等 3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三 血小板检测 一 血小板计数 PC或plt 原理 计数单位容积周围血中血小板含量 参考值 100 300 109 L 临床意义 1 Plt降低低于正常值称减少 生成障碍 破坏或消耗增多 分布异常2 Plt增多Plt 400 109 L称增多 反应性增多 原发性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