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11376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学作品10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泪珠与珍珠琦君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

2、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 “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

3、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洗出来。”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

4、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了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193激的泪。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注 本文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琦君,

5、女,生于1917年。著名作家,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泪珠与珍珠作于1987年。1作者在第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的说明。(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0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一)1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象的青山,别出心裁。2第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眼泪”,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借此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5字;第二问,摘录原文作答) 答

6、: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作者借此意在说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1)人们对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2)说明“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3通观一段的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填写的文字不超过25字)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涵的意义。(不要用原文,不超过40字)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1)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2)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4下列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哪两项是不恰当的?( )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4B、D。B文中无此意;D“文章神秘感”错。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那一束伴地莲丁 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

8、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太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曰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竞能治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

9、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就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

10、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竞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光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曰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

11、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194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1第13自然段对伴地莲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突出了伴地莲的什么

12、特点?(每处各限两字)角度:_特点:_(二)1(1)角度:形态、开花、用途;(2)特点:美丽。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其作用有两点,试写出。(每点不超过20字) (1) _ (2) _2(1)凸现了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母亲的伟大;(2)用明月积雪的明亮皎洁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3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写出两点,每点不超过10字) (1) _ (2) _ 3(1)是喝了苦药之后吃的;(2)里面融进了深深母爱。4最后一段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5字) 答:_4母亲背着“我”雪地寻药的情景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

13、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指的不是挂在梁上的那一束,而是母亲雪地寻找的那一束。 B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C伴地莲普通、平凡,而又美丽有用(能治病),正是母亲的形象。 D“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 E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结构严密,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三段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F本文 5B、c、E。A应指梁上那一束;D不能说经历了很多劫难,一般成年人都有一种疲惫感;F本文风格应为清新质朴,第二段不能代表全文的总体风格。语言华丽,色彩绚烂,如第二段对伴地莲花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4题。秋 夜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是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