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

上传人:权** 文档编号:132410990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3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基于北京市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活动型学科课程为特色 ,关注教学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性,注重教学资源时代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搭建学习支架,实施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模式,实现“生生协作,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引领学生认识了解

2、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使学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历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培养学生有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二)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和经验上看,作为在校学生,高二学生通过历史课对于真正的哲学促进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上看,高二学生能够面对结构化情境问题,用开放而敏锐的眼光,辨识和分析不

3、同信息和观点,并对相关信息和推理进行检验和评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但经验尚浅,知识不足,思维还未完全成熟,无法辩证地理性分析和认识实际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 、实物(道具)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一) 课标要求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4、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二)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简要的,基本观点。3、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使学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历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

5、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培养学生有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它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习任务描述货币发展简史;分类比较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通胀与通缩;解释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然性;论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预测货币形式的未来发展;选择适当的金钱

6、观;辨析对待货币的不同态度;评价金钱万能的观点。 (四)情境类型复杂情境 (五)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六)活动名称课堂讨论 (七)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八)教学难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复习: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巩固知识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阅读材料回答: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总结: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任何哲学都是一

7、定社会和时代的积极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 分析“百家争鸣”、“欧洲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等现象出现的原因, 总结哲学对社会的反作用。 (1)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学生举例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归纳能力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观看视频哲人转身。初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拓展视野加深印象2、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8、本特征,并加以区分(1 ) 实践性(2) 科学性(3) 革命性练习: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个观点侧重强调 ( A )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上述统一 的基础是 ( B ) A.认识 B.实践 C.理想 D.现实(1)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明确知识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阅读了解复习巩固小结知识体系构建梳理逻辑线提升综合归纳能力【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的广度大,但学生个体独立表达观点的机会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