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设计

上传人:权** 文档编号:132410969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搭建学习支架,实施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者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模式,实现“生生协作,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二、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六个探究活动,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

2、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烈的获取新知识的欲望,这对学习本框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学生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运用上都是一个瓶颈。基于此我尝试突破原来的老师讲解为主的传授模式,而是大胆的交给学生,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感悟以及与小伙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在悟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悟。【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简易“博物馆式”教学【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政治认同】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意义【理性精神】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法治意识】生活中的创新必须遵守法律【公共参与】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学会学

3、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积极分享【教学重点】创新的作用【教学难点】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四、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体验创新介绍: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获奖名单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以哲学智慧解决难题的典故不胜枚举。列举体现创新意识的故事。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变化从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科技创新展示: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课堂活动:结合“新四大发明”和生活体验,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答案: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劳动者素

4、质、劳动对象等方面回答。通过讨论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拓展了学生知识。经济创新展示: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人类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被公认为是现代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课堂活动:思考话题失去乐视的贾跃亭,谈谈公司制的作用。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跃中领会本部分知识。社会创新展示: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掀开了中国改革开

5、放的序幕。课堂活动:我国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答案: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根据新课改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方法艺术创新展示: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老舍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课堂活动:创意展示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说明,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者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文化创新讲析: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自此之后,一个不同于汉赋、不同于唐诗、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元曲、不同于明清小说的文体开始出现。课堂活动: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价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