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07631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等作了必要的探讨。正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与传统的学

2、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运用当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开展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的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

4、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

5、,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具有以下的基本要求。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

6、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周围一个整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综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

7、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果。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

8、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考察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

9、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 about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

10、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课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about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

11、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从研究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四、三种整

12、合模式的区别和实践 三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课程设计,都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有时候,三种模式可以利用同一个任务进行驱动,使我们从表象上不能马上就区分它属于哪一类课程。但是,由于三种模式的课程定位不同,导致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生所需的必备技能等都不一样。下面,我门就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要求学生用word或PowerPoint完成作品)作为相同的整合任务,举例说明三种模式的区别。教学概述:学生从网络上(或实地调查)收集有关杭州西湖的资料,或者有关“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从各自的角度理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再用Wor

13、d或PowerPoint以作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最后大家相互研究讨论。主要区别:模式一 :信息技术课程 1.从互联网下载资料。2.选取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3.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基本写作技能。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教师提供有关杭州、西湖的网站地址。作品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吻合,布局设计精美,有自己的风格。模式二 :语文(作文课) 1.懂得围绕要表达的意思选材、剪裁。2.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安排材料。3.根据所选材料组织作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会浏览网页。Word的使用。会清楚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容。 教师提供“杭州西湖“网页

14、。要求:1.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2.观察仔细,思路开阔,内容具体。3.组织材料地能力。模式三:研究型课程 1. 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2.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3.分析杭州让人难忘的原因,写出考察体会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4.体会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力要求: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的写作技能。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说明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除了任务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考核内容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15、、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中选取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任务,则与模式二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两种模式教学目标和必备知识的相对应,以及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在模式一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目标(位置),写作技能作为必备技能(已知),相应的评价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而模式二中,写作技能作为主要训练项目,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必备技能,评价重点也转到习作要求上。而模式三中,侧重学生在时间中进行能力的培养。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一般要求是必备技能(已知),或者能够自学的知识。五、结束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