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06874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沁园春导学案 新人教版编制时间 2011年 9月 1 日教出时间2011年 9 月 3 日教学课题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4背诵这首词学习重点1、把握词中的意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感悟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方法反复诵读,吟咏诗韵,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二课时方法措施第一课时 预习资料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填空。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_,笔名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2、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2、文体知识:词,兴于_,流行于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它决定词的_、_和_。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58字以内)、_(58到90字)、_(91字以上)。词的流派可以

3、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_等。_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_、_、_等。3、背景链接 :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

4、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4、字词解读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答下列问题。 来源:学&科&网1、字音字形沁( )园春 百舸( ) 怅寥廓( )携( )来百侣( ) 峥嵘( ) 方遒( )浪遏( )飞舟2、词语集释 寥廓:_ 苍茫:_峥嵘:_ 风华正茂:_意气:_ 义气:_挥斥方遒:_ 指点江山:_二、情境朗读,整体感知。1、吟诵了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2、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从炼字、意境、情感等角度赏析诗句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想一想:“

5、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想一想: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想一想:“怅”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富有表现力? 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携来百侣曾游。想一想:“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想一想:“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一想:先描绘出中流击水图。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名句积累:(1)看万山红遍,_;_,百舸争流。(2)_,_,谁主沉浮?(3)恰同学少年,_;_,_。(4)踏遍青山人未老,_。清平乐 会昌(5)_,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6)江山如此多娇,_。沁园春 雪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