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01751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二一五年八月i目 录1项目概况12项目背景和意义12.1项目背景12.2项目意义23甘肃省公益林现状33.1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33.2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基本情况53.2.1按权属划分53.2.2按地类划分53.2.3按起源划分53.2.4按生态区位划分54监测范围及站点布设74.1监测对象与范围74.2站点布设75目标体系115.1总体目标115.2年度目标116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26.1指导思想126.2基本原则137技术路线与指标体系137.1技术依据137.2技术路线137.3指

2、标体系148建设规模与内容168.1建设规模168.2建设内容188.2.1小气候观测站188.2.2小流域量水堰208.2.3地表径流场228.2.4固定及观测样地248.2.5集沙槽268.2.6维护268.3仪器设备269监测内容299.1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309.2监测指标的观测方法3510项目执行进度和考核指标3510.1项目执行进度3510.2项目任务分工3610.3项目考核指标3810.4监测报告报送情况3811项目投资概算4011.1经费概算4011.2经费拨付计划4412项目经费管理4612.1经费管理制度4612.2经费管理方式4613组织管理措施4713.1项目

3、运行机制4813.2项目组织管理51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主管单位:甘肃省林业厅负责单位:甘肃省林业厅生态林业基金管理办公室主持单位: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执行期限:6年(2015年08月-2020年12月)投资概算:1708.00万元参加单位:共20个单位渭源县林业局、甘谷县林业局、临夏县林业局、民勤县林业局、山丹县林业局、环县林业局、泾川县林业局、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陇南市武都区林业局、定西市巉口林场、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省白龙江林管局洮河林业局、省白龙江林管局迭部林业局、省白龙江林管局林科所、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4、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科所、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项目背景和意义2.1项目背景甘肃省总土地面积为67470.88万亩,林地总面积为15639.75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18%;全省森林面积(包括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7611.75万亩,森林覆盖率11.28。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资源、维护国土安全等为主要经营目的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全省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达11160.27万亩,占全省总林地面积的71.36%。甘肃是西

5、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森林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提高森林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是甘肃公益林管理的重要任务。2004年国家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公益林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公益林面积和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省林业厅决定开展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在全省现有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系统布设监测样点,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和评价。2.2项目意义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

6、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森林不仅具有固氮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物种和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功能,并为人类提供森林观光、休闲度假、生态疗养和传承文化的场所,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木材、药材和食品等直接产品,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公益林具有功能不可替代性、实施的强制性、再生产的低效性及资源的稀缺性等属性。公益林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满足自然生态需求和社会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在经营目标、效益与功能等方面都与商品林存在明显的差别。公益林是人类生态环境服务功能

7、等生态屏障的提供者,它的建设应客观地反映地带性、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培育近自然、健康、稳定、能持续发挥多种效益的森林,这是公益林的建设目标,是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遵循自然规律,用科学原理指导公益林建设,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公益林朝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开展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工作,是探索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规律的有效举措,也是当前国际上揭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不仅是公益林保护工程深入化、细致化、科学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完善政策、建立反馈机制和修正方针路线的迫切需要;

8、不仅能进一步优化管护模式、评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保护工程实施效果,也是坚持“用数字说话”,向人民“报账”、“交卷”的客观要求,更是切实巩固公益林建设成效的必然需求。3甘肃省公益林现状甘肃省位于全国地理中心,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山地、高原、河谷、沙漠等生态景观齐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省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的水平分布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山区,中部地区和河西走廊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的局限,森林分布稀少。甘肃森林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洮河、祁连山、子午岭、关山、西秦岭、康南、大夏河、岷江等10个林区。3.1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根据甘肃省

9、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包括江河源头、江河两岸、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重点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库、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5个生态区位,其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又包括沙地接壤区、沙漠接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区等4个亚区,涉及全省14个市(州)的86个县(市、区)和省林业厅直16个直属单位,共计124个单位(见表1)。表1 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范围生态区位单位单位数江河源头渭源县、会宁县、碌曲县、肃南县、夏河县5(5)江河两岸渭源县*、城关区、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小陇山林业局、临夏县、甘谷县、七里河区、靖远县、金塔县、临泽县、永

10、靖县、安宁区、西固区、嘉峪关市、白银区、会宁县*、麦积区、武山县、瓜州县、甘州区、肃南县*、高台县、凉州区、临洮县、陇西县、岷县、两当县、徽县、宁县、临夏市、东乡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夏河县*、洮河林业局40(35)森林和陆、野生动物类型重点自然保护区及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洮河自然保护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连城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安南坝自然保护区、盐池湾自然保护区11(10)湿地与水库永昌县、东乡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文县5(2)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

11、区沙漠接壤区敦煌市、民勤县、山丹县、玉门市、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永昌县*、临泽县*、金塔县*、嘉峪关市*、金川区、金昌绿色长廊站、景泰县、肃州区、瓜州县*、肃北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甘州区*、肃南县*、民乐县、高台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治沙站、石羊河总场、武威市林科所、甘肃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敦煌西湖保护区、甘肃矿区28(19)沙地接壤区环县1(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秦州区、泾川县、安定区、合水总场、城关区*、甘谷县*、渭源县*、环县*、小陇山林业局*、临夏县*、卓尼县*、舟曲林业局、和政县、平川区、通渭县、泾川县、巉口林场、关山林管局、湘乐总场、太子山保护局、七里河区*、靖远县*、永靖

12、县*、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白银区*、会宁县*、麦积区*、武山县*、清水县、张家川县、秦安县、天水市林果研究所、天祝县、陇西县*、临洮县*、岷县*、漳县、华家岭林业站、崆峒区、庄浪县、华亭县、静宁县、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华池总场、正宁总场、巴家咀林场、积石山县*、广河县*、东乡县*、康乐县*、临潭县*、合作市、碌曲县*、夏河县*、洮河林业局*、67(40)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区武都区、迭部林业局、舟曲林业局*、秦州区*、小陇山林业局*、麦积区*、礼县、西和县、宕昌县、文县*、两当县*、徽县*、康县、成县、康南总场、岷江总场、岷县*

13、、迭部县、舟曲县、碌曲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1(12)说明:生态区位重复单位用*标注;“单位个数”栏中()是不计带*的单位数;“ ”为“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项目所选单位。178(124)3.2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基本情况3.2.1按权属划分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1160.27万亩,国有7694.16万亩,集体1330.63万亩,个人2129.99万亩,其他5.49万亩。3.2.2按地类划分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按地类可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及未成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积5276.31万亩,占比47.28%;疏林地面积212.80万亩,占比1.91%;灌木林地面积5629.25万亩,占比

14、50.44%;未成林地面积41.91万亩,占比0.37% 。3.2.3按起源划分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按起源可划分为人工林及天然林,其中天然林面积2752.35,占比24.66%,人工林面积8407.92,占比75.34%。3.2.4按生态区位划分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按生态区位可划分为江河源头、江河两岸、森林和陆、野生动物类型重点自然保护区、湿地与水库以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各区公益林面积占比见图1。图1 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区位地类划分 江河源头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渭河、祖厉河、大夏河、洮河、石羊河等江河的源头区域。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9.34万亩,占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0.35%;包括渭源县

15、、会宁县、碌曲县、肃南县、夏河县等5个单位。其中有林地7.67万亩,疏林地0.01万亩,灌木林地27.63万亩,未成林地4.03万亩。 江河两岸区该区域重要江河干流包括:黄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渭河、祖厉河、庄浪河、湟水河、洮河、大夏河、泾河、嘉陵江、陶勒河。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44.98万亩,占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3.99%;包括渭源县、城关区、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小陇山林业保护局、临夏县、甘谷县、七里河区、靖远县、金塔县、临泽县、永靖县、安宁区、西固区、嘉峪关市、白银区、会宁县、麦积区、武山县、瓜州县、甘州区、肃南县、高台县、凉州区、临洮县、陇西县、岷县、两当县、徽县、宁县、临夏市、东乡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夏河县、洮河林业局等40个单位。其中有林地166.57万亩,疏林地7.46万亩,灌木林地254.63万亩,未成林地16.32万亩。 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