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2390300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试卷 (25)(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海无涯 第第 17 章章 第第 1 节节 1 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 氨气占 15 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 B 由于氨易液化 N2和 H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 所以总体来说 氨的产率很高 C 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 500 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我国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 20MPa 50MPa 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解析 N2和 H2在合成塔内反应生成 NH3 将 NH3液化并分离出来 未反应的 N2和 H2 再循环使用 因此总体来说 NH3的产率很高 A 错 B 对 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 所以 采用 500 不利

2、于平衡正移 但该温度下反应速率较大且催化剂的活性高 所以 C 错误 合成氨选用 20MPa 50MPa 是从反应速率 平衡移动及对设备材料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故 D 错误 答案 B 2 下列化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易失效的是 A 尿素 B 氯化钾 C 重钙 D 氯化铵 解析 NH 4与 CO 2 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 NH3和 H2O 使肥效容易损失 答案 D 3 下列物质不属于精细化学品的是 A 农药 B 化肥 C 催化剂 D 涂料 解析 化肥不属于精细化学品 答案 B 4 下列工业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 括号内的物质 不正确的是 A 合成氨 焦炭 水和空气 B 漂白粉 石灰乳和氯气 C 乙烯 酒精

3、和浓硫酸 学海无涯 D 水泥 石灰石和黏土 解析 酒精和浓硫酸加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烯 答案 C 5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而 绿色化学 的内容是指从 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 绿色 化学 概念的是 A 消除硫酸厂尾气中的 SO2 SO2 2NH3 H2O NH4 2SO3 B 消除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的污染 NO NO2 2NaOH 2NaNO2 H2O C 制 CuSO4 2Cu O2 2H2SO4 2CuSO4 2H2O D 制 CuSO4 Cu 2H2SO4 浓 CuSO4 SO2 2H2O 解析 D 项的化学

4、反应中产生了 SO2气体 是大气污染物 不符合 绿色化学 答案 D 6 下列化工生产中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碱工业 B 接触法制硫酸 C 制造普通玻璃 D 工业合成氨 解析 A 项 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项 黄铁矿的煅烧 SO2的催化氧化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项 Na2CO3 CaCO3分别与 SiO2反应生成 Na2SiO3 CaSiO3是非氧 化还原反应 D 项 N2和 H2反应生成 NH3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7 当液态空气温度升高达到刚沸腾时 在蒸发出的气体中 A 基本上不含氧气 B 氮气占体积的 78 C 基本上不含氮气 D 氮气含量稍

5、高于体积的 78 解析 由于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 当液态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刚沸腾时 首先蒸发出来 学海无涯 的气体是氮气 所以基本上不含氧气 液态空气刚沸腾时 逸出的气体全部是氮气 所以 B C D 项不正确 答案 A 8 某纯碱厂技术科的人员对该厂纯碱样品的质量进行检验 其中能够说明纯碱样品中 可能含有杂质 NaHCO3 的实验是 样品溶于水 并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样品溶于水 并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 变浑浊 样品在硬质试管中加强热 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 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A B C D 只有 解析 依据纯碱 Na2CO3 与 Na

6、HCO3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别 Na2CO3 NaHCO3都能与 Ca OH 2反 应 产 生 沉 淀 即Na2CO3 Ca OH 2 CaCO3 2NaOH 2NaHCO3 Ca OH 2 CaCO3 2H2O Na2CO3 Na2CO3 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即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NaHCO3 HCl NaCl H2O CO2 所以 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 NaHCO3 由于 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而 NaHCO3 不能与BaCl2反应 所以 中浑浊现象只能说明Na2CO3一定存在 不能确定是否有NaHCO3 而 2N

7、aHCO3 Na2CO3 H2O CO2 Na2CO3受热不分解 所以 中现象一定能说明 有 NaHCO3存在 答案 D 9 在制小苏打 NaCl CO2 NH3 H2O NaHCO3 NH4Cl 的操作中 应在饱和食 盐水中 A 先通入 CO2 达到饱和后再通入 NH3 B 先通入 NH3 达到饱和后再通入 CO2 C CO2和 NH3同时通入 D 以上三种方法都行 解析 CO2在 NaCl 溶液中溶解度小 而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得多 因 CO2与 OH 可发生 反应 若用 A 或 C 均不能得到 NaHCO3晶体 学海无涯 答案 B 10 温度 催化剂不变 向某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按下列各组

8、物质的量 mol 加入 H2 N2 NH3 反应达到平衡时 氨气浓度最大的一组是 A B C D H2 6 1 3 5 5 N2 2 0 1 1 5 NH3 0 4 2 1 解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N2 3H2 以 A 项为基准 并根据反应 一边倒 换算 2NH3N2 3H2 B 0 2 6 1 7 C 0 2 3 3 5 6 5 D 0 2 1 5 5 6 5 由此可知 符合题意的是 B 答案 B 11 与氨碱法比较 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 正确的是 A 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 降低了生产成本 C 减少了环境污染 D 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解析 由于联合制碱法在生产过程

9、中所需的氨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合成氨厂提供 从滤出 碳酸氢钠后所得的母液中可回收氯化铵 因此它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 A B 正确 由于不产生不能利用的氯化钙 所以 减少了环境污染 C 正确 由于 增加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所以会加重 对设备的腐蚀 D 错误 答案 D 12 化学与技术 模块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 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以下是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三个主题 请根据已知信息回答有 关问题 学海无涯 1 下列制备氯乙烷的反应中原子经济性最高的是 可多选 A CH2 CH2 HCl CH3CH2Cl B CH3CH2OH HCl CH3C

10、H2Cl H2O C CH3CH3 Cl2 光照 CH3CH2Cl HCl D CH2 CHCl H2 催化剂CH 3CH2Cl 由上述四个反应可归纳出 原子经济性高的是 反应 填反应类型 2 有毒物质的无害化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消毒剂 还可将废水中少量的 S2 NO 2和 CN 等有毒有害的还原性酸根离子氧化去除 请写出用 ClO2将废水中剧毒的 CN 氧化成无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并说明该方 法的优点 3 下图为某饮用水厂从天然水制备纯净水 去离子水 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活性炭的作用是 O3消毒的优点是 A B 中放置的物质名称分别是 A B 解析 1 原子经济

11、性是指原子利用率 应为加成反应原子是百分之百利用 2 根据电 荷守恒 电子守恒 元素守恒可配平 3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某些有毒或有异味的分子 O3 消毒不引入新杂质 答案 1 A D 加成 2 2ClO2 2CN 2CO 2 N2 2Cl 产生了无毒的 CO2 N2 3 吸附水中的有机物 或去除水中的异味 反应产物无毒无害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13 将洗衣粉和肥皂制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用紫色试纸检验 试纸呈 色和 色 其原因是 2 不能在酸性水中使用的是 其原因是 3 不能在硬水中使用的是 其原因是 4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 两者都属于 类化合

12、物 解析 洗衣粉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 属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呈中性 而肥皂为高级 学海无涯 脂肪酸钠 属强碱弱酸盐 水解呈酸性 肥皂不能在酸性水中使用 也不能在硬水中使用 因为肥皂与酸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高级脂肪酸 影响去污效果 而在硬水中 C17H35COO 会 与 Ca 2 结合生成 C17H35COO 2Ca 沉淀 答案 1 紫 蓝 前者是强碱强酸组成的盐 溶液呈中性 后者是强碱弱酸组成的盐 水解呈碱性 2 肥皂 肥皂的有效成分 C17H35COONa 与酸作用生成不溶性的 C17H35COOH 从而影 响去污效果 3 肥皂 会发生反应 C17H35COO Ca2 C 17H35COO 2Ca 4 烷基苯磺酸钠 高级脂肪酸钠 有机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