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89638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211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矿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_上册.doc(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 属 矿 产找矿勘探工作方法上册 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甘肃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目 录第一章 地质测量1第一节 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1(一)地质测量的作用:1(二)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1(三)不同地区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1(四)地质测量人员的工作方法:4第二节 地质测量比例尺及地形底图的选择5(一)地质测量比例尺的选择:5(二)地形底图的选择:6第三节 各种比例尺地质测量的任务和要求7(一)1:50000地质测量:7(二)1:25000地质测量:8(三)1:100001:5000矿区地质测量:9(四)1:50001:500矿床地质测量:10(五)地质简图和地质草图:11第四节 地质测量的协

2、调工作和工作步骤11(一)地质测量的协调工作:11(二)工作步骤:12第五节 剖面测量的一般规定及综合地层柱状图12(一)实测剖面的一般规定:12(二)测制方法:13(三)矿区实测剖面图的测制:18(四)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编制:18第六节 地质测量方法19(一)地质测量方法分类:19(二)露头圈定法:19(三) 剖面法:21(四)地质界线追索法:22(五)导线法:23第七节 地质观察点24(一)地质观察点的涵义和布设:24(二)地质观察点的点位测定方法:24(三)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24第八节 野外联图及室内整理26(一)野外地质联图时应注意的问题:26(二)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26(三)各类

3、标本、样品的采集:27(四)标本的整理与委托鉴定:29第九节 各种比例尺地质测量的应用、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31(一)各种比例尺地质测量的应用:31(二)地质测量的质量标准:37(三)路线地质图、地质简图和地质草图:39(四)资料、成品检查验收:40第二章 原始地质资料编录42第一节 原始资料编录的技术要求42(一)原始资料编录的基本要求:42(二)原始资料编录的质量标准:43(三)技术组织工作方面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措施:47(四)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56第二节 探 槽 编 录57(一)探槽编录的一般操作方法:57(二)探槽编录时应注意的问题58(三)探槽的编录格式及内容60第三节 探井类

4、的编录63(一)探井素描的操作方法:63(二)探井编录的格式及其内容:64第四节 水平坑道及缓倾斜坑道的编录68(一)水平坑道及缓倾斜坑道编录的一般要求:68(二)各种坑道的编录方法:69(三)坑道编录应注意的事项:73(四)坑道编录的格式及其内容:74第五节 旧坑、沿脉探槽及剥削土点的编录79(一)旧坑(老坑、老硐、民窿)的编录:79(二)沿脉探槽的编录:81(三)剥土点的素描:83第六节 钻孔地质编录85(一)机场的初步观察和野外编录86(二)室内的岩心系统观察和编录:97(三)钻孔地质编录的格式:100(四)钻孔地质的综合研究:101(五)钻孔编录时应提交的资料:108第三章 矿(岩)石

5、化学成分试样的采集、加工和检验110第一节 采 样110(一)决定采样方法的因素110(二)各种采样方法111(三)采样布置和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115(四)采样方法和采样规格的试验118(五)采样的检查125第二节 试样加工127(一)加工程序127(二)保证加工质量的措施129(三)K值试验129(四)试样保管和提取136第三节 化学成份的检验136(一)化学分析测定单元136(二)普通分析(基本分析、单项分析)137(三)组合分析140(四)多元素分析144(五)合理分析(物相分析)144(六)全分析145(七)精矿(及尾矿)分析146(八)单矿物分析147(九)人工重砂采样和分析148第

6、四节 砂矿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采、加、化中的若干问题149(一)砂矿矿床的采样,加工149(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采、加、化150(三)稀土金属矿床的采、加、化154第五节 岩(矿)石同位素测定156(一)放射性同位素地质测定157(二)稳定同位素测定161第六节 采、加、化地质技术管理162(一)采、加、化地质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162(二)各种试样的委托163(三)内、外验证工作164第四章 矿石物理试验及技术加工试验171第一节 矿石的物理性质试验171(一)物理性质试验目的内容和一般要求:171(二)体重试样的种类及其应用:171(三)体重样品位置的选择:172(四)体重样的数量及其

7、分配:173(五)体重样的化学分析及其他数据的测定:173(六)体重样的采取方法及体重值的测定:174(七)矿石湿度测定:175(八)矿石孔隙度测定:176(九)矿石及顶、底板围岩硬度试验:177(十)耐压强度试验:177(十一)矿(岩)石的松散系数、块度和自然安息角的测定:177(十二)矿石粉化性查定:179第二节 矿石技术加工试验179(一)不同地质工作阶段对于金属矿石技术试验的要求:180(二)采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原则和要求:180(三)金属矿石的可选性试验:181(四)金属矿石冶炼试验:181(五)半工业试验:182(六)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加工技术试验:182(七)矿石加工技术试样

8、的采样和缩分:184第五章 岩矿鉴定187第一节 岩矿工作目的任务187(一)岩矿工作目的:187(二)岩矿工作任务:187(三)岩矿鉴定与野外工作的配合:188第二节 岩矿标本的采集、整理、加工与鉴定189(一)岩矿标本的采集:189(二)标本整理与委托鉴定:191(三)标本加工的要求:192(四)一般鉴定工作:192(五)详细鉴定:193(六)重砂鉴定:193(七)岩矿鉴定的纪录:193(八)仪器的保管:193第三节 岩矿鉴定综合报告及岩矿研究专题报告194(一)岩矿鉴定综合报告:194(二)岩矿研究专题报告:195第四节 岩矿工作组织与技术管理195(一)岩矿工作的管理:195(二)原始

9、资料及鉴定成果的保管:195- 221 -第一章 地质测量第一节 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一)地质测量的作用:地质测量即地质填图,在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评价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冶金地质部门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测量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某种或几种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测量的要求有所不同。(二)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总的说来,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探工程布署及物、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测量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

10、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三)不同地区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工作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应侧重哪些方面,将随比例尺的不同及普查工作的目的与具体任务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对沉积岩分布区进行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1)全面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形状、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建立沉积岩层的层序;确定沉积间断的存在、大小及其性质;通过对岩层层序、厚度、韵律构造及沉积间断的研究,划分沉积旋回;研究沉积形成作用及其和其他地质作用(特别是大地构造作用)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并通过不同剖面的对比,确定沉积建造的类型;当确定地层层序很困难时,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构造类型、小构造形态及产状

11、、沉积岩本身的构造及结构、沉积旋回、单矿物及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等予以推测;(2)根据古生物资料,确定沉积岩层的时代;未找到化石前,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予以推测,包括:沉积层序与其他在相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已知建造的对比、同位素年龄资料及其他资料的比较研究方法。(3)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根据大地构造运动的发展,地层层序、沉积旋回、沉积建造类型的变化、沉积与剥蚀作用的改变,古生物界的改变,结合古地理的变迁和变质作用或岩浆活动的表现,确定关于地质年代的、地层学的、岩石学的和古生物的层位概念,划分地层单元;结合比例尺的大小、地层单元划分的研究程度、地层单元的厚度及地质测量的目的,确定应表达在图上的地层单元

12、;(4)确定地层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确定沉积岩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5)在填图面积较大的地区,根据沉积建造特征、生物特征及沉积形成环境的总和,建立和区分不同的沉积岩相;利用岩相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建造的厚度,再造某些特定时期的古地理环境,阐明海浸、海退的界限,有条件时,阐明海浸、海退变迁及其规律性;在填图面积较小的矿区范围内,还需要利用大批实测剖面、工程编录及钻孔剖面资料,充分利用沉积物类型、厚度、化石及地球化学等资料揭示古地貌特征;(6)从区内已知沉积矿产的围岩选择性、沉积分异作用与古地理的研究,揭示沉积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查明地区内主要的沉积矿产带的属性(风化壳及其邻近地带

13、、滨海平原及其邻接的泻湖、近岸浅海盆地),查明决定矿产生成的主要古地理因素及由于古地理状况的变化所引起的次生变化,总结成矿规律,为矿床预测提供资料。对侵入岩分布区进行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1)查明岩浆岩的分布、控制岩浆活动的主要构造、侵入岩的围岩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围岩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岩体形态、构造的关系;(2)全面研究侵入岩的矿物、化学成份、结构、构造,侵入岩体的形态、规模、构造、产状,确定岩浆岩建造类型及其含矿性;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岩体的大小,岩体的含矿性及地质测量的目的,选择研究的重点,查明岩体内部原生构造、划分岩相带,特别应注意划分含矿岩相;(3)推定岩体剥蚀的深度:推定的依据是岩浆岩相

14、及分布特征、岩体变质程度、岩石构造和结构特征、混染同化现象、捕虏体、顶垂体、原生构造的分布特征、岩石的构造岩相、接触面的产状、围岩构造特征、岩体的相对大小、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4)推定岩体侵入的深度:主要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如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的结晶学的或光学的特征,微斜长石的有无或微斜长石格子双晶的发育情况)、伟晶岩脉的有无、混染同化强度以及结合水的含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已推定岩体剥蚀的深度,查明了岩体侵入的时间,也可再造侵入当时上复岩的厚度,已知矿床的分布也可作为参考资料;(5)通过上述研究综合分析,推定岩体的构造类型,结合岩石的变质或蚀变作用的表现,矿物化学成份的变异、内生矿化围岩选择性及物、化探,重砂资料等,预测成矿有利地段。(6)对于小侵入岩及小岩体群尤应特别注意,除上述任务外,还要研究其延长或排列方向、排列方式,推定隐伏岩体的范围;推定隐伏岩体的依据是:控制岩体侵入的构造特征、岩体分布规律、变质或蚀变现象、地貌特点、岩体顶部围岩的构造特征(顶部节理、边缘节理、平行对称的逆断层及其他)、岩脉或单矿物脉特别是成群的脉体以及物、化探资料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