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2389108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1)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

2、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3、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3、4、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5、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6、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

4、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7、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8、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

5、出当时国民党(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9、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说:“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 )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0、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

6、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该材料主要强调( )A.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新时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B.政府的决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C.改革开放时期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1、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务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C.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D.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

7、矛盾12、我们之所以把希腊的智者学派等称为近代人文主义的起源的主要依据是A开始冲击欧洲中世纪封建神权黑暗统治 B最早的确立起了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C已逐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发现了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思想13、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指( )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为民主共和制度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丰富了三权分立理论的内涵14、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 1

8、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 7442. 4878. 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5、1958年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进入印度市场,20年后宣布退出,原因是印度政府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结果导致印度22家瓶装厂停产、数千工人失业。1993年,印度政府主动召回可口可乐,但可口可乐公司仍遇到种种危机,甚至被要求公布秘方

9、以防止里面有超标的杀虫剂含量。2006年,双方以和解告终。由此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A.不同国家的公司监管、规则相同B.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必然会遭到抵制C.印度与可口可乐的目标一致D.要掌握好开放和保护的适度性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材料一 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未,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历宋、元至

10、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材料二 现在的“唐装”基本上是以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材料三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

11、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衣服经过了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在款式、面料以及工艺上的保留与创新,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丁锡强主编、李克让主审新唐装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17、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尚书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雅

12、典人口数雅典公民人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生产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判慢神和蛊惑青年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中华通史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

13、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世界文明史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试举例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4)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18、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民间创办为主,是相对独立

14、于官学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代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两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名地管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敗,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 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上表为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