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32388164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267 大小:1,00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7页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7页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7页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7页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教案设计(2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1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教学过程: 一、游戏

2、引入,营造情境1.师生玩游戏。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3、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3.激发疑问。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

4、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

5、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

6、,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3.学生自由练读。4.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

7、腔信口吹。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草满池塘-山衔落日-牧童-短笛-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7.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交流: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过程与方法:让学

8、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重难点分析: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2.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课前准备:1.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

9、预习古诗。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1. 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2. 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3. 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4. 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

10、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二、拓展延伸,改写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

11、,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1会认读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12、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

13、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

14、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15、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交流、讨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重点朗读17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