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87526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10035-2006 J158-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doc(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总 则1.0.1 为统一铁路特殊路基设计的技术标准,使特殊路基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级标准轨距铁路特殊路基的设计。1.0.3特殊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采用综合勘探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土(岩)的成因、规模及工程性质,取得可靠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资料。1.0.4 特殊路基工程应尽量绕避规模大、性质复杂、处理困难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土(岩)地段以及河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冲刷严重地段,并避免高填

2、、深挖和长路堑。1.0.5 路基受洪水、强降雨影响地段,应采取使用水稳性好的填料,放缓边坡,设置边坡平台,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及洪水冲刷的能力。1.0.6 特殊路基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设计所需要的物理力学参数,应利用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结合大气降水、地下水等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确定。1.0.7特殊路基工程填料设计时,应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等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采用特殊土(岩)作填料进行改良时,应通过室内外试验,提出相关的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1.0.8 特殊路基工程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

3、文物保护,尽量减少对天然植被和山体的破坏,防止诱发地质灾害。特殊路基工程宜少开挖,边坡少暴露,应加强边坡工程防护,有条件时,宜采用绿色防护。1.0.9 特殊路基工程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对路基的长期影响,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对可能造成的路基病害,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存在多种特殊土(岩)或特殊条件的路基工程设计,应综合分析,综合处理,不留病害隐患。对已经造成的路基病害,应一次根治。1.0.10 特殊路基工程设计应加强截排水及隔水措施,排水设施应完整、系统、通畅,并与桥、涵、站场排水和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衔接。1.0.11特殊路基工程设计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4、提高路基工程质量。1.0.12 特殊路基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特殊路基 subgrade of special area特殊土(岩)路基和特殊条件路基的统称。2.1.2 特殊土(岩)路基 subgrade of special rock and soil area位于软土、膨胀土(岩)、黄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岩)地段的路基。2.1.3 特殊条件路基 subgrade of special condition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以及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2.1.4 路基工后沉降 residual

5、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有碴轨道路基竣工铺轨(包括铺碴)开始时的沉降量与最终形成的总沉降量之差。2.1.5 固结沉降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由土体排水固结所产生的沉降。2.1.6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部分土体被加固、挤密、置换等处理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2.1.7 自由膨胀率 free swell人工制备的松散干土浸水膨胀后所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2.1.8 改良土 improved soil通过在土中掺入砂、砾石、碎石或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物理或化学材料以改善其工程

6、特性的混合料。2.1.9 黄土的湿陷性 collapsibility of loess黄土在自重或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下沉的性质。2.1.10 湿陷量的计算值 computed collapse采用室内压缩试验资料,根据不同深度湿陷性黄土试样的湿陷系数,考虑现场条件计算的湿陷量累计值。2.1.11 剩余湿陷量 remnant collapse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与基底下拟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之差。2.1.12 湿陷起始压力 initial collapse pressure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2.1.13 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 maxi

7、mum height of capillary rise受地下水直接补给的毛细水上升的最大高度。2.1.14 冻土天然上限 natural permafrost table天然条件下,多年冻土层顶板的埋藏深度。2.1.15 年平均地温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 某一深度处地温,其在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温度的差值为零(一般按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计算),该深度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2.1.16 冻胀丘 frost heaving mound由土的差异冻胀作用所形成的丘状地形。2.1.17 主滑段 main slide section在滑坡轴向断面上沿滑动面

8、(带)产生下滑力的滑体段。2.1.18 抗滑段 slied-resisting section在滑坡轴向断面上沿滑动面(带)产生抗滑力的滑体段。2.1.19 水库坍岸 sloughing bank of reservoir由于库水作用而引起的库岸边坡变形失稳。2.2 符 号0.10.2压缩系数e天然孔隙比IL液性指数IP塑性指数 天然含水率 L液限含水率,简称液限 P塑限含水率,简称塑限 u不排水剪切内摩擦角 cu固结不排水剪切内摩擦角Hc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Sr饱和度3 软土地段路基3.1 一 般 规 定3.1.1 软土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具有含水率大(L)

9、、孔隙比大(e1.0)、压缩性高(0.10.20.5MPa-1)、强度低(Ps0.8MPa)等特点的黏性土。松软土是指虽达不到软土的指标,但含水量较大、承载力较低,或压缩性较高,一般工程需对其进行工程处理的土,包括软黏性土及饱和黄土、粉土、粉细砂等。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基宜按软土地段路基进行设计,并应采取防止饱和粉土及粉细砂地基产生振动液化的措施。3.1.2 在软土地基上,路基宜为路堤形式,其高度不宜小于基床厚度。在深厚层软土地区,应根据软土类型及厚度,地基加固工程难易程度及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等因素,合理确定路桥分界高度,严格控制路堤高度。3.1.3 软土地基上路基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选在

10、软土范围窄、厚度薄的地段;2 在低缓丘陵地区宜避开封闭或半封闭洼地;3 在山间谷地宜避免设在软土底面横坡较陡地段;4 在河流中下游地带宜设在高阶地上;5 在沉积平原地区宜远离河流、湖塘和人工渠道。3.1.4 软土地基上的路基,应通过滑动稳定检算、沉降计算或地基承载力验算分析,进行相应的地基加固设计。3.1.5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3.1.5的要求。表3.1.5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铁路等级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安全系数不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I级铁路2001.251.201201601.201.15II级铁路1201.201.10有架桥机作业的桥头路堤,必须

11、检算在架桥机作业条件下的路堤稳定性,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3.1.6 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应符合表3.1.6的要求。表3.1.6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铁路等级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工后沉降量(cm)沉降速率(cm/年)一般地段路桥过渡段I级铁路2001584 12016020105 II级铁路120 30注:路桥过渡段是指路堤与桥台衔接时,需作特殊处理的地段,范围可取桥台尾后2倍路堤高度加35m。3.1.7 软土地基上路堤坡脚两侧地面不应取土、挖沟,当必须取土时,其安全距离应通过稳定性检算确定。3.1.8 在软土地区增建第二线时,宜远离既有线;当第二线靠近或与既有线并行

12、时,应考虑新线路基对既有线路基的影响。采用排水固结措施加固的新建路堤,当预留第二线时,宜一次建成双线路堤。3.1.9 路基每侧加宽值应根据路基工后沉降量与道床边坡坡率计算确定。3.1.10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稳定和沉降观测。3.2 稳定性检算与沉降计算3.2.1 软土地基上路堤的滑动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法分析检算,其稳定安全系数(F)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特征和加固措施类型按下列不同情况计算。 1 软土层较厚,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有明显规律时: (3.2.11)式中S0地基抗剪强度增长线在地面上的截距(kPa);抗剪强度随深度的递增率(kPa/m);hi地基分条深度(m);li分条的弧

13、长(m); Ti荷载与地基分条重力在圆弧上的切向分力(kN/m)。2当软土层次较多,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时,安全系数根据分层抗剪强度平均值计算: (3.2.12)式中Sui第i层的平均抗剪强度(kPa)。当其中有较厚层,其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又有明显规律时,可按式(3.2.11)和式(3.2.12)综合计算。3当考虑地基固结时: (3.2.13)或 (3.2.14)式中 地基平均固结度; Ni填土重力和上部荷载在圆弧上的法向分力(kN/m); cui第i层地基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的内摩擦角(度)。4 地基表层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其承受的拉力应纳入抗滑力部分。5 复合地基稳定性应根据滑弧

14、切割地层及范围分别采用加固土(复合)或天然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进行检算。6 软土层较薄或软土底部存在斜坡时,应检算路堤沿软土底部滑动的稳定性。3.2.2软土天然抗剪强度宜采用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快剪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3.2.3路堤填筑临界高度宜根据填土荷载由稳定检算确定,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3.2.4软土地基沉降量计算时,其压缩层厚度应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软土地基的总沉降量(S),可按瞬时沉降(Sd)与主固结沉降(Sc)之和计算。对泥炭土、富含有机质黏土或高塑性黏土地层,可根据情况考虑次固结沉降(Ss)。1主固结沉降(Sc)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e一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