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383926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010年10月修订)(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使学生通过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的了解,认识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认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并了解中国政府关于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统一台湾的坚定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2、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邓小平 “一国两制”理论的意义。3、认识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4、中国共产党

2、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发展过程授课学时:4学时授课方式和手段: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导入】陆游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在七子之歌中,闻一多先生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九龙、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大连比作与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诗人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的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于右任的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3、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光中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提出问题】这些都表达了什么感情?都表达了希望祖国统一的感情。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统一?因为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案例资料】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节选)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中华

4、民族却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历史上的分裂,从来只是暂时的,而且是不得人心的;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就会感触到其中那浓浓的“一脉相承统一情”。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从小统一到大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过程,同时,其间充满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正是由于不断统一。才使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历史表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统一的时间要比分裂的时间长得多。如果从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算起,大的长时间的分裂共有600年左右,只占这段历史的l

5、4的时间。而且,统一与分裂交替发展的规律是:大的分裂,时间越来越短;而统一的时间,则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程度,越来越高。正因为这样,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在统一问题上有所作为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之所以为后人赞颂,就是由于他们在国家统一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实现和维护统一也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一个共识。孔子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孟子主张“定于一”,认为统一之后才能安定;荀子一再称道商汤、周武王天下为一的业绩,认为“天下不一,诸侯欲反”;吕不韦提出“一则治,两则乱”的观点;董仲舒则发挥了孔孟“大一统”的主张,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6、;康有为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大声疾呼“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为国家统一奋斗了一生的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统一起来才是“真民治”,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域”。这些主张都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在中国走向大统一,民族实现大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之所以没有因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而受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大统一有着坚实的基础。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并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而统一的实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7、,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分裂时期,大都是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经济停滞。国家统一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国家太平,环境安定,人民群众可以较为安心地从事生产,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统一也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在每次大的统一之后经济文化都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为人们所称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在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时期是难以出现的。有理由说,只有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才有利于国家励精图治,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也才能创造出令世人瞩目

8、的中华文化,使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对亚洲乃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消除割据、分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尽管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事实也表明,中华民族是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各族人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都心向祖国,愿意亲和共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愿意从祖国分裂出去。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意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祖国大陆几十年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所期盼的国家统一。然而,这种统一还是不完全的:宝岛台湾还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案例资料】 纵

9、观世界历史,凡强盛兴旺之民族都是统一的,统则兴,分则衰。实现统一成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之奋斗的事业。穆罕默德曾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持宝剑,统一了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帝国曾雄居西亚、北非数百年;俾斯麦用“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德意志民族自此跻身于世界列强之列;当美国南方奴隶主们举行叛乱,分裂联邦时,林肯奋起反击,进行了一场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战争”的内战,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案例资料】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汉学家费正清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即使当时的纷争可能蹂躏了中国,大多数的中国人总是绝对相信,统一是会重新实现的。”他由此推论:中国人有“统一癖”。他的这一观点被西方主流

10、社会普遍接受。【提出问题】以上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费正清的观点?国家统一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之一。每一个希望祖国兴旺发达的中国人都应该高度关注国家统一问题。事实上,千百年来,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文明史是一部追求“国家统一”的历史。“国家统一”始终是常态,是主旋律和不可逆的大趋势。走过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相交织,但磨难始终未能割断中华民族追求统一这一共同的文化传统。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

11、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祖国统一的浪潮一浪又一浪,正滚滚向前,势不可当。我国各族人民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英雄事迹。对于中国人民坚持和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和勇毅,使包括费正清在内的许多西方人感到强烈震撼。但他认为这是一种“癖”,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人民应该为自己捍卫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而感到自豪。第一节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虽经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

12、出现过地方割据,遭遇外来入侵,特别是近代史上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但统一始终的中国历史的主流,每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并迎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国人民历来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为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汉族的秦始皇,隋文蒂,宋太祖,蒙古族的元始祖,满族的康熙帝等都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功勋。在中国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等都是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生动事例。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和爱国力量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以及肢解中国领土和破坏中国团结的阴谋和民族败类的分裂活动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

1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都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意志和决心。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闹分裂的人,只是少数人,而且历来被人民所唾弃,从来就没有好下场。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分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从历史记载来看,中国统一的时间要比分裂的时间长的多。如果从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算起,大的长时间的分裂共有60

14、0年左右,只占这段历史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我国历史上,国家比较强盛和安宁,人民生活比较好的时候,都是国家统一的时候;国家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的时候,多是国家分裂的时候。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莫不是发生在历次大统一之后。从近代历史看,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成为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止的事业。任何维护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个人和政治集团,都会受到人民的拥护颂扬,名垂青史;任何制造中国分裂、出卖祖国领土完整的个人和政治集团,都受到人民的遗弃。孙中山先生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15、。”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着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民族团结则兴,民族分裂则败。这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的一条真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国外敌对势力还在不断干涉我国内政,进行分裂、颠覆活动。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任务。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独立、完整和统一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让渡的。在涉及国家统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任何妥协都是极其危险的,都可能导致领土瓜分豆剖,国家和民族利益遭受重大牺牲的悲惨结局。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大力促进祖国的统

16、一大业,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安全和尊严,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统一是任何一个国际法主体意义上的国家参与世界事物的必要条件。一个不统一的国家,不仅其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威性和发言权将大大受到影响,而且还会被外国插手、干涉其国内事务造成可乘之机,并留下永久分裂的隐患。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中国要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并对任何形式的干涉、插手中国统一进程的阴谋作出强烈的反应,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立场,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都一直在重申我们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坚定立场。【小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祖国繁荣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