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81411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摘要:批后监管是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新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与新机制相配套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保障机制运行,推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全程监督,构建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本文在分析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海量数据访问、时态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发布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建设用地 批后监管 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

2、推进,乱占、乱用土地的情况较为突出,信息技术在辅助批后监管和执法监察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武汉市武昌区早在2006年建立了规划国土建设工程批后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青岛市于2007年建立了土地规划管理局业务跟踪监控系统,深圳市福田区设立了地政监察信息系统。这些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有助于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提高土地管理效率。 但目前投人应用的信息系统并没有有效梳理以用地审批为标准,分时段、分阶段的监管工作机制,大多仍然是为了实现执法监察功能而开发的单一环节应用软件,而执法监察在批后监管工作机制中已经处于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与完备的批后监管工作机制相

3、呼应,急需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和推进批后监管工作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等,开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在宏观上满足对国土资源监控的管理要求,提高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工作效率,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建设需求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对信息化的要求,其核心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整合国土、规划、建设、市政等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建立批后监管数据库,紧密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立体化管理模式。 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决定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4、信息系统有如下特性和需求(图l)。 (1)建立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数据库 通过系统整理出让、划拨等用地项目的基础信息,建立宗地审批资料数据库,完成建设项目整个审批流程和审批结果的人库,达到摸清家底,明了宗地情况的目的,为后续分析工作做好数据基础,体现真正精确管理土地的土地管理理念。 (2)构建土地批后监管数据库 批后监管数据库是建立在宗地审批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手段以及建立跟踪监督管理档案等方法实现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动态监察,实时监控违法和违规用地的产生,从而构建完善严谨的辅助分析系统,体现科学管理土地的核心诉求。 (3)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基础数据库

5、 批后监管数据库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地籍、土地出让等数据库支持,针对目前政府部门前期已经投人了一定的力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在建设批后监管数据库时,可以考虑避免将别的系统或数据库的数据经转换后“拿”到自己的系统里面来,而是将各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以Web的形式向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4)构建完善的批后监管分析体系 及时更新行政审批结果,适时启动新一轮的批后监管工作;对土地利用状况做好持续监测,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客观真实地判断土地利用状态和利用程度,更新完善土地利用相关基础数据,从而准确及时的判断违法违规用地的发生以及具体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通过

6、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解决,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土地的目的。 (5)构建联合执法、多方参与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 土地批后监管数据库的应用不仅可以体现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效果,而且数据库本身可以进一步扩充成为各部门联合执法、共同使用的城市建设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动。系统还将实现建设用地开发信息的实时发布,为公众参与监管提供环境,加强全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力度。2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是基于已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土地储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参考“金土工程”技术标准,依据批后监管业务的工作要求,以及时准确监管建设用地情况为

7、主要目标进行系统设计。2.1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基于B/S模式进行开发,采用SOA架构。选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数据库服务器,Oracle10g作为数据库管理平台,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库引擎(利用SDE提供的数据结构、索引方式、访问机制),实现对批后监管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采用WebService实现对各基础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等)的访问与数据同步。利用Mapguide提供数据的访问技术,在C#.NET编程环境下实现系统的开发。 系统在逻辑上分三层构件,即基础数据层、业务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结构设计如图2。 (l)基础数据层:提供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最底层的数据支撑,负责数

8、据库之间的通讯、数据同步、数据安全、数据交换等功能。 (2)应用支撑层:以服务的方式支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际业务服务的执行部分,实现空间数据发布、监管过程监控、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通讯、协同工作、综合分析等功能。 (3)业务应用层:提供具体的用户操作界面,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用户使用应用支撑层服务的接口。在批后监管系统中,业务系统主要实现用户交互模式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功能。整个客户层完全从底层开发,以文本、报表、图形、动画、流程图等方式表达实时监控结果。客户端桌面软件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Office、XP等多种界面风格。2.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以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动

9、态管理为主线,通过ArcSDE调用数据服务器上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采用服务的方式,开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包括项目审批管理、违法违规用地跟踪管理、档案管理、综合分析、历史回溯等相关业务功能;采用C#.Net开发语言实现系统设置、数据管理、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设计如图3。 (l)数据管理模块对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2)空间数据发布模块基于B/S架构,提供空间数据发布服务。 (3)项目审批模块从建设用地预审到征地、农转用,再到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及验收环节的审批信息的记录、报表统计和通知。 (4)项目动态监察模块项目监查时间及其他信息记录,提供重点监察片区方案,支持监察结果上

10、报。 (5)违法、违规用地跟踪管理模块根据监察结果判断违法、违规用地,及监管意见发放,并形成重点监察对象提交给项目动态监察模块。 (6)档案管理模块实现合法建设项目备案,及建设项目台帐提交及管理工作。 (7)公众信息模块实现网上公示、查询,接受投诉举报。系统设计相应的分析模块,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调查信息的标准化和分类处理方法,实现对收集信息的提取和凝练,供决策人员参考。 (8)系统维护模块实现用户权限设置、日志管理、数据库备份等功能。3关键技术 在整个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以下关键技术。 (l)海量数据快速访问技术 系统数据分为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

11、据。其中,空间图形数据是集成了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地籍信息、市政信息等矢量数据,数据以标准分幅进行存放。采用分布式数据架构方案,结合MapGuide的快速数据引擎,辅以无缝接边技术、无空白漫游技术、多尺度自适应可视化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图形的访问和检索速度。 (2)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空间数据只记载空间自然属性信息,自身具有唯一标示ID,而非空间数据只记录监管项目的过程信息。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相对独立存储,两者可以通过ID进行关联。 (3)历史数据回溯 宗地是最基本的空间数据单元,而宗地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时间维度L可能与多个建设项目相联系,寻

12、找支持连续时间的历史查询或某一历史时间点上所有宗地信息。构建时态数据库是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 (4)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目前商用数据库几乎都是基于关系原理建立的,但GIS强调空间性及拓扑关系,这些在数据库中都不能直接表示和查询。所以ArcSDE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将客户端对空间数据、拓扑数据、属性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等操作转换成数据库的关系操作。同时ArcSDE对这些表格操作进行优化,系统为客户端或系统管理员提供了GIS的概念模型通过Arcsde,使用户脱离了关系数据库中许多繁琐的细节,可以直接以GIS的概念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权限管理等,ArcSDE还

13、可以实现某些关系型数据库做不到的数据自动检查维护功能,如拓扑一致性检查等。 (5)工作流引擎设计 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多个委办局,批文也出自多个部门,为保证下一步审批方知道上一步审批的内容,以及各个部门的系统办公,需要利用工作流技术促进业务流的顺利进行,保证信息及时通达。 (6)基于因特网、政府专网和企业网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采用“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B/S结构运行模式,大大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而且这种方式对前端的用户数没有限制,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实现公众参与模块的开发。而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更强的事物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因此对服务器端的管

14、理及数据库维护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由于批后监管业务本身需要考虑其系统安全性,因此各部门协同力、公业务应在政府专网上运行,采用B/S模式进行架构。采取以B/S为主、C/S为辅,严格区分政府专网及因特网上运行的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因特网、政府专网和企业内部网的优点。4结束语 在国家不断加强土地调控的背景下,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力度已经成为国土管理部门的一个日常工作内容。本文研究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需求,并根据这些关键需求提出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典型地区的开发实施,证明了该系统的建设是可行的,较好解决了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实

15、现各部门协同进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问题。 本文所论述的系统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l)做好与工作机制的衔接 各地批后监管工作机制有所不同,要建立由土地管理专家和信息系统建设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保证系统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是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一定要在构建工作机制阶段就介入,对整个系统构架和运行方式有清晰的了解,顺利衔接系统需求分析。 (2)按照国家最新的行政审批要求制定表单 国家对于预审、划拨、供应、登记发证等环节相继出台了最新的行政审批政策,为了保持系统的有效性,所有审批表单和审批台帐的制定都应该以最新政策为准。 (3)为拓展批后监管内容留有接口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国土部门所有审批的批后监管,更能够上升为区域性的批后监管,所以目前建立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要为国土部门内部各类审批环节和其他审批部门留有数据出入接口,便于系统升级拓展。 (4)做好与现有信息化基础的衔接 由于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建设,因此在进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