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381358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2教案 语文S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

2、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生字。(可以在文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一记。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提醒学生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2)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

3、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4.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即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3.学生汇报。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4.有感情地朗读。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

4、词。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 驾船、尸体、习俗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3.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引导

5、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投江原因:(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

6、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人们的做法:(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投粽子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

7、“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三、课堂小结,拓展练习。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3.指名在全班复述。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