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381307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光 5教案 北京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奇的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1.遮光效果比较好的窗帘。2.每人一只手电筒3.桌子七张、各种实物、透明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放眼1.教师提问:( 1)今天我们的教室变得怎么样了?(2)为什么会变得黑黑的?(灯关了,窗帘拉上了)(3)为什么灯关了、窗帘拉上了教室就会变得黑黑的呢?(个别幼儿讲述)(4)教师小结:原来是因为外面的光被窗帘遮住了,所以房间就会变得黑黑的。【活动分析】活动的开头利用了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先让幼儿回忆光的用处。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对光的认识,同时又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能自

2、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为下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二、实验操作,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1.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1)请每一个小朋友坐到桌子旁边拿一个手电筒,然后把手电筒的开关打开;(2)从箩筐里拿一个物体放在手电筒光的前面,看看到底是出现什么?2.幼儿第一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活动分析】在本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显得格外高。他们能按老师要求进行试验。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有的幼儿不知道让手电筒的光朝哪个方向照,自己应该从哪里能看见影子。经过教师的提醒后,幼儿明显有进步。还有的幼儿能主动帮助别人,共同体验试验成功的乐趣。3.幼儿讨论实验结果。【活动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幼儿语言连贯,能清楚地表达出想要说的

3、话。知道有影子出现是因为有光照在了它身上,它又挡住了光,所以就会出现黑黑的影子。本环 节中,基本能达到活动要求。不足的地方:因为在本次讨论之后还有实验,所以没组织幼儿离开桌子到前面来,以至于在讨论时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回答问题 时不够积极。还有的幼儿在不断的开、关手电筒。使讨论活动显得有些乱。2.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1)“刚才小朋友们做实验,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影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光前面都是有影子的呢?”(幼儿讲述)(2)幼儿第二次进行实验。(3)要求:每人拿一片透明纸,放在手电筒的前面来试试,看看有没有影子出现。【活动分析】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先让幼儿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出

4、现影子呢?班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回答:是。我没有否定孩子们的猜测。继续问“:真的 是这样吗?”接着我请高老师出示了早已准备好的透明纸,再次请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本活动中的第二次小试验。这次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试验,只听有几个孩子 在小声说“:哎,怎么没有影子呀?”“:是呀,影子哪去了?”看着孩子们那疑惑的表情,我想他们已经知道了刚才的猜想是不对的。只有徐泽凯在说“:老师, 我的有影子!”听他一说,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其实那不是影子,是因为透明纸的介质不均匀所留下的浅的阴影。在这一件突发事情上,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 样来解释徐泽凯的说法,只是简单告诉了他影子的特点。事后我在想:应该怎样让孩子们更清

5、楚“这不是影子”更不知道当时我的说法和做法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 点。(4)幼儿讨论实验结果。【活动分析】在讨论中,孩子们都大声说“透明纸没有影子”。我知道这句结论是孩子们自己验证的结果。当我又问“:为什么那些积木有影子,而透明纸却没有影子 呢?”我刚问完,刘傲群就说 “:因为积木不透明,这张纸是透明的。透明的物体是没有影子的。”听着他的回答,我开心极了,这正是我想听到的答案。于是我鼓励全班小朋友都应像他一样要 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我们还讨论了“:产生影子的条件”,刚开始孩子们只是回答“有不透明的物体”“:光有不透明物体就行吗?”孩子们陷入了思考 中,徐泽凯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还得有光才行呢。”孩子们也都跟着说“:对,是得有光。”我还让孩子们重复说了几遍产生影子的条件:要有光和不透 明的物体才会出现影子。在这一环节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傲群的那几句话。三、幼儿进行影子游戏【活动分析】这个活动只是为了让幼儿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并以“:到户外寻找更多的影子”为导句,自然的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影子形成的原因。并激起了幼儿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做到了,尊重幼儿,充分让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