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76220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 页数:195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oc(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相关定义1.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世界历史”的概念 对”世界历史”的概念的理解,国内学者分歧很大。有的学者认为,”马克 思所论述的世界历史不是指一般历史学意义上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相 对于彼此割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整 个世界开始形成相互依存的统一的历史,即世界整体化的历史”。还有学者则认 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是一致的。 以上这些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内涵的理解在某种层面上都有其合理的地 方,但是也存在着随意扩大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的问题,导致概念的混乱,从 而影响了对马克思

2、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理解。细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对马克 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归纳和梳理,我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世界历史”主 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一是指整个人类历史,它是从整体上来看待人类从古到今的历史,这是马克 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广义上的”世界历史”含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 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 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2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的世界历史考察的是整 13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事件,它以

3、世界的历史性为研究对象,它侧重的是”历 史”。 二是指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各民族由过去相 对孤立的发展走向全面的彼此影响、彼此渗透、彼此融合的历史状态和趋势。这 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狭义上的”世界历史”含义。马克思指出:”各个相互 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 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 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这里它是对现代社会产生以来的一种新现象的 抽象概括,它以历史的世界性为研究对象,侧重的是”世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第一种内涵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历

4、 史学意义的角度提出的,指的是与国别史相区别的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历史,它 强调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尽可能的全面性,即通常所说的”世界史”。马克思世 界历史的第二种内涵是马克思从现实和哲学的角度提出的。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大 工业开创的世界历史现实出发,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一方面充分肯定 了资本主义的功绩,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而对世界历史进 行了特别的界定。从马克思使用”世界历史”的情况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 神实质来看,第二层含义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使用最多、同时也是最基本、最 重要的本质含义。本文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含义的。 1.2、马克思世界历史

5、概念的特征 概念作为事物本质在理论上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通过以上对马 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它是一个事实性的概念。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已经成为经 验性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与客观现实。它不是什么自我意识、宇宙精 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定的事 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可见, 马克思是站在现实的历史维度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历史,而不是从概念、 观念出发来解释历史,从而在根本上变革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另一方面,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

6、展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它是以生产力与交 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 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结束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 15 的孤立隔绝状态。而大工业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因此,马克思借用市民社会来说 明”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说明世界历史的基础,从而将世界历史概 念确立在现实的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 其次,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厚重的历 史感,同时又扬弃了其抽象性和神秘性,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角度去 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具体而言,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历史性 体现在历史发展的纵

7、横联系上。机器大工业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与 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人类历史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从横向上 看,各民族闭关自守的壁垒被打破,自觉不自觉地被卷入世界交往的潮流,不可 避免地从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走向整体世界性的历史,历史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另 一方面,从纵向上看,人类社会逐渐从史前史转变为人类史,也就是说,人类逐 渐摆脱动物的生存条件,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最后,它是一个价值性的概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 神,并渗透着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其一,马克思揭示了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历史主体的异化。由于私有制的存在,社会分工不是出于

8、自 愿而是出于自发,劳动还只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其二,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 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同时又是历史主体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主体的解放程度与 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其三,世界历史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 共产主义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历史场所。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 意义上才能存在,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 史”概念是统摄着共产主义价值原则的价值性概念。 1.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规定 关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内涵,学者们意见有分歧也有共识。但有 的学者不是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文本和概念本身出发,而是随意扩大概念本身 的内涵和

9、外延,导致概念的混乱,影响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理解。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 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内涵必然反映世界 历史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而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则是指马克思的 世界历史概念本身。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归纳和梳理,笔者认为马克思 的世界历史概念有以下两种基本规定: 其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指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总体历史。这是广义上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内涵。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整

10、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 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它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它的产生过程,它有直观的、 无可辩驳的证明。” 14 其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指由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 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通过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打破狭隘的地域性限制进入相互 依存状态从而使世界进入整体化以来的历史。这是狭义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 概念的内涵,同时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定内涵。马克思认为”世界 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15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 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 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

11、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 守状态” 16 他还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 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7 由此可 14 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指的是 16 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各个民族、国家 的普遍交往,各个民族、国家逐渐打破狭隘的地域的限制,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整 体的历史。它强调各民族、国家的普遍交往和相互依存,不包括 16 世纪之前各 民族、国家、地区相对隔离、彼此孤立尚未形成有机整体的历史。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世界

12、历史的第一种内涵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历 史学意义的角度提出的,指的是与国别史相区别的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历史,它 强调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尽可能的全面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第二种内涵是马克 思从现实和哲学的角度提出的。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的世界历史现实出 发,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功绩,另一方 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而对世界历史进行了特别的界定。从马克思 使用”世界历史”的情况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神实质来看,这一层含义是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使用最多、同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质含义。本文主要 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含义的。 1.4、

13、意义概念浅释 在一般可接受的前提下,语言哲学家往往把”意义”一词做两种解释, 一是书面意义,指 sense,可解释为”含义”;一是 meaning,是比 sense 更高一层次的解释。如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的指称论”,认为语词通过其 所指称的对象而具有”意义”。这里的意义指的是第一种解释,即指 sense。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7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8 11 所谓的对象既包括专有名词,也包括普通名词。不仅名词,而且动词、形 容词、副词、连接词等也都具有意义,如”跑”、”方的”、”在 上面”、 “并且”等等都有各自的

14、意义。既包括实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事物, 甚至还包括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如方的圆等等。Sense 不涉及认 识上的真假,道德意识上的善恶以及审美意识上的美不美等问题,而 meaning 则与之不同。如语言哲学中的”行为论”、”真值条件论”、”用法 意义论”等所讲的”意义”,指的是意义的第二种解释:meaning,它”不 限于 sense,不限于书面意义,而是着重讲语言的认识意义,即真假问题、 善恶问题和美不美问题” 。 对意义追问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必然多种多样。在西方,英国学 者奥格登(C. K. Ogden,1889-1957)和理查兹(I. A. Richards,1893-1

15、979)在 上个世纪 20 年代发表了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1923) 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对”意义”的 16 种意义及其各种派生用法做 了详细地归纳。在国内,近年也出版了许多关于语义学的论著,其中涉及 到的意义的定义将近 20 种。关于意义的定义即使不能被这些著作全部囊 括,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在第二章对以其中几种定义 为基础的经典意义理论展开探讨。除此之外,胡塞尔还在自己的意向性理 论中,把意义与人的意向性(意志、欲望、感情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 一步扩大和丰富了”意义”的内涵,这种理论特点在以奥斯汀和塞尔为代 表的言语行为理论或意

16、义的行为论中也有体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意义概 念在一定程度上的偏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偏离却扩大和丰富 了”意义”的范围。书面意义是狭窄的、不灵活的,如果我们对意义问题 的研究只局限于书面意义或者真与假的认识意义,那么我们的研究道路只 会越来越窄,只有不断的扩充”意义”的内涵,才能使意义理论更加丰富 与完善。 张世英.语言意义的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07,(1):6-7 12 1.5、马克思的中介概念的理论渊源 (一)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中介概念 “中介”这一极为普遍的物质属性和认识范畴,在德国古典哲学论著中,是 最常见的哲学概念之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先验自我的同一性是认 识的最高根据,而对象的同一性是认识的最高根据,而对象的同一性其实就来自 自我之先天的同一功能,这个综合统一功能就是范畴的作用。这就是说,范畴作 为先验自我之综合统一功能的体现,乃是自我与对象之间的”中介”。在综合统 一杂多表象的认识活动中,范畴一方面把先验自我的同一性带给每一个杂多表 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