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6140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12学时.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色彩理念概述、色彩的形成要求和说明:通过色彩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的基本知识和色彩原理,认识理解色彩学和色彩艺术规律。为进一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第一节色彩原理一 、色彩理论的历史发展 绘画作品的语言是指构成画面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表现手段:即形、光、色、线、体积、明安、空间、构图等,色彩语言是其中一个基本因素。无论是画水彩、水粉、油画,还是表现风景,静物,人物,色彩语言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绘画的色彩语言,包括色彩学的基本理论,色彩造型,色彩表现等基本手段和规律。一般来说色彩学比较强调揭示客观色彩的规律,而色彩语言不仅是要分析理解客观的色彩,而且强调重新构成和

2、再现客观世界的色彩关系,表达出画家的感受,理解及美学的评价。色彩语言的研究综合了色彩学,心里学,美学等多方面的成果,扩展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表现领域,对架上的绘画,装饰,设计许多方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现代社会由于文化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的发展,对色彩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人文化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绘画的制作还是欣赏,以及其他的文化艺术生活,例如摄影,摄像,电视,服装,家具,室内布置等的选择和使用,都离不开相应的色彩知识。学习和掌握色彩知识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色彩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的。由于色彩因素在艺术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都很重

3、视色彩理论和技法的研究,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色彩经验和理论。中国关于色彩的论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论语里所讲的“绘事后素”,以及考工记里所讲的“凡画馈之事后素工”就是说绘画不仅有白描勾勒的色彩底稿,在此之后还要着色,赋彩,南齐时期谢赫德六法论提出了“随形赋彩”的设色要求。清代画家邹一桂又具体指出:“寒暖强弱,大小(指色块的大小),光暗皆色调也,画家宜调度得体方佳。”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教学中也要求把素描和色彩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近代色彩学中把原色和间色区别开来的问题,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也遭以提出,古人称原色为正色,不正为间色。礼玉藻中有文说“衣正色”。疏引梁皇侃:“正色谓清黄白色。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之

4、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黄(橙色)也“。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齐提出:”最重要的是六色。光的白,大地的黄,水的蓝,空气的青,火的红,暗的黑“。近代则把原色缩减为三原色。当前以三原色学说为主,不过由于有些现象不能用三原色来解释,所以也还有四原色的学说并从。 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总是与绘画材料的使用和工艺过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古埃及,希腊,罗马的蜡画,中世纪的湿壁画和蛋彩画都很重视色彩的应用。但是这些画作使用的材料有的性能限制了色彩的运用和发展,乔凡尼说:“蛋彩画画起来很慢很费劲,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画效果生硬,不润泽。”因此画家们终于舍弃了蛋彩画和湿壁画,转而采用油画,油画颜色浓厚,容

5、易遮盖,干燥速度快慢适中,能画出微妙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油画所使用的材料是用一种干性植物油调和干的颜色粉,从而制成一种作画颜料,所以叫做油画。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干性油调和色粉来作画。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发现其中的棺上有用油色画的神人怪兽云霞,山西省大同出土的北魏屏风残段上的油色至今仍然然色彩鲜明。这是中国最早的使用油质颜料在木头上作画的正明,因此英国专门研究油画技法的海莱尔,席勒说;“有充分理由认为,远在凡,爱克兄弟完善油画的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油画。”这个论断是有充分依据的。油画颜料是一种稳定耐久,色域宽广细致的色彩材料,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发展。初期的油画作品中的

6、素描因素强,色彩较弱,具有很强的色彩假定性。随后的画家和色彩理论家们,在研究绘画色彩的语言上付出了巨大的辛勤的劳动,一步步的推进了对绘画色彩的认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多德(384-332)写有色彩学的小册子,认为原色是白黄黑,他的色彩理论主观推论较多,他曾经提出“光照在物体上,物体的颜色随光的颜色而变化”,说明他当时已经察觉到物体色和光源色的关系,意大利文艺复兴带来了美术技法理论的巨大发展,在绘画中采用了几何学的远近法,开始使用明暗表现立体和空间。达,芬齐(1452-1519)的理论著作绘画论,其中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配色理论,他不仅提出“为光所照耀的饿对象的颜色为发光体的颜色所影响”,科学的道出

7、了光色,物体色,环境色的饿相互关系。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提香很善于运用色彩,他的作品中用一种主要色相和种种不同的冷暖,明暗,鲜灰的变化来组织画面,发展了油画色彩语言,提香是把素描色彩很好结合起来的色彩大师。他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同样致力于把色彩和素描紧密结合起来,在用色彩造型方面也取得很高成就。 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光色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为色彩语言的发展和绘画技法提供了新条件。167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用三棱镜将太阳的光线分为7种颜色,从而证明了白色太阳光,产生于多种不同颜色光线的混合。他的著作光学为色彩的产生做出了科学的

8、解释。与牛顿不同的是大文学家歌德,他在1810年所写的色彩论一书中着重强调的饿色彩的心理作用。法国传统的波伦亚学派一向以素描为主,提倡采用单纯统一的色彩处理,当时就受到了挑战。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一反古典主义的色彩单纯的传统色彩手法,以鲜明强烈的饿色彩表现他热情奔放的激情。他非常关心色彩理论和技法,勇敢的饿冲破习俗观念的禁锢,为绘画色彩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非常关心色彩理论和技法,勇敢地冲破习俗观念的禁锢,为绘画色彩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品希阿岛的屠杀一画,当时竟然被指责为“对绘画的屠杀”。德拉可罗瓦的画面以红青紫黄色彩为主要表达强烈的感受,他去非洲的

9、摩洛哥等地旅行时为当地明亮的光线和强烈的色彩打动,画出了许多了色彩鲜艳的作品。他读了歌德的色彩论,又通过自己的观察,便把补色的对比的规律应用到绘画中去。其后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们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固有色观念,认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色相的深浅变化,阴影不是没有光,而是不同色彩不同明度的光,阴影不是色彩的熄灭而是色彩的诞生。印象派画家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大大的扩展了色彩语言的表现力。在此前后发表的法国化学家乔洛夫(1786——1889)的色彩的同时对比法则。曾对印象主义画家产生过明显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1859-1891)、西涅克(1863-1935)

10、等人用分解对象色彩的办法,以高纯度的小色点在画布上并置,能使一定距离的观众在观看时,形成视觉混合,取得了比直接混合的颜色更为鲜明的色彩效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画面都使用色点组成,所以又被称呼为点彩派。以高更(1848-1908)、梵高(1853-1890)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与印象派的出发点不同,他们不追求客观的光色效果,而是强调具有强烈个性的色彩,他们在合作色彩表现画家的自身感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绘画色彩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许多画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扩大了色彩的表现力。1905-1908年出现的野兽派,在绘画语言中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画面以鲜明的红、黄、青、绿四

11、原色为基调,配合以单纯的形状和线条,色彩语言的着眼点放在追求装饰性、色块构成及主观感情的表达上。以毕加索(1881-1973)为主的立体派,在作品中强调物体的基本几何体,色彩以黑。茶。灰。白等中间调子为主,抽象派绘画开始兴起进,是以包豪斯学校的康定斯基(1816-1944)等人为主。康定斯基以接近原色的强烈色彩和线条,用抽象的形构成华丽而和谐的色彩交响乐。超现实主义的米罗则追求抽象形体和色彩的单纯性。交效应派则利用色彩的视觉错觉,以抽象的色彩,线条造成闪动不定的效果。更为突出的是在某些抽象派画家那里,色彩甚至成为唯一的独占的因素。有的画面只是一块平涂的色彩,没有线条,没有形体,也没有明暗变化。

12、这是绘画语言中反色彩语言强 调至极端的例子。随着科学的发展,色彩的应用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建筑设计师开始反对单纯灰色的建筑物,提出要重视室内外的色彩效果。20世纪出现了将色彩调节应用在建筑,交通设施,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着色上,利用色彩的心理,生理,物理性质,使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具有舒适高效率。色彩调节起源于1925年,美国的一个外科医生在手术时,由于长期注视红色血液,因而造成视觉残象,使医生在注视白色墙壁时感到视觉疲劳,经过杜邦公司色彩顾问比伦研究的结果,反手术室的四周墙壁的白色,改涂为灰绿色,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医生的视觉疲劳,提高了工作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伦中心的色有调节技术应用到工厂,提高

13、了工作效率,在交通事故的防止方面又取得了进展。此后,在许多方面,像医院,工厂,飞机场,学校,办公室,公共设施的室内都逐步实行了色彩调节。这种色彩调节的方法随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起来。20世纪的技术发明产生了彩色印刷,彩色电影和电视以及各种彩色霓虹灯。随着色彩日益进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色彩科学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测色学建立起来;在分光测色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色彩体系;以标准色标表示的美国的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和德国的曼塞勒色彩体系得到世界艺各国的广泛采用;穆恩和斯本塞“色彩和谐理论”得到传播,市场调查心理学实验中色彩计划获得进展。这些都是这个世纪色彩发展的重要

14、成果。色彩理论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观察理解和表现主客观世界的更大可能性。我们不要迷失在色彩理论的许多科学技术细节中,那些曾经为许多画家迷茫费解的色彩现象、;困扰的难题,通过色彩语言理论的发展和不断的实践,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清晰,并且展示出许多新的领域和创作的多样可能。一 、色彩的形成光源色复色光白色光(全色光)投射在物体上不透明物体反射有色光半透明物体单色光透明物体透射1、 光是色彩的本原我们看到四周物体都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古人曾经认为人的眼睛能够发出光线照亮物体,因而他们才能被人看到。其实物体的那些颜色都是靠照亮物体的光而存在的,没有了光,物体的颜色就不存在了。当光线转暗,夜晚来临,即便在伸手

15、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你仍然可以触摸到物体,但是却看不见它们的颜色,这就说明离开光,物体虽然存在,但是物体的颜色却不能存在,有人说颜色仍然存在于物体表面,只不过你看不见而已。其实存在于物体表面的只是特定的吸收和反射一定色光的物理结构,而不是固定颜色,蓝光下红色的苹果会变成灰色,就是一个证明。 光线是单一的白色,而物体却具有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颜色,怎么会是光线造成的呢? 牛顿在1676年通过实验证明,太阳的白光可以分解为多种色光的光谱。一束白光通过缝隙照射在三棱镜上,穿过三棱镜的白光被折射成鲜艳的红,橙,黄,绿,青,紫等色光组成的光谱。世界上没有什么鲜艳物体的颜色能够超过光谱中的色光的纯度。这个发

16、现说明了白光中存在着各种色光,由于其折射率不同,因而在通过三棱镜时被分解开来。物体的颜色不同只是由于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而已。2、 物体色的呈现 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它们自身有发射光波的能力,是发光体。与太阳的光谱相比,其他的发光体的光谱都不平衡,难于像日光那样形成白光,日光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色,蜡烛光偏黄红色。 不发光物体,如花草,树木,房屋,桌椅等,它们自身不发光。由于不发光物体的物理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太阳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