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234553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word版有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注意:本试卷共8页,共30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2分,共 50 分)读图1,完成1-2题。1下列地理界线大致经过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的是( ) A1月份0等温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民族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家家过年做米糕 B. 乙地区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图1 C. 丙地区举办那达慕大会 D. 丁地区居民喝酥油茶,饮青稞酒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

2、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图2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0加里曼丹岛新加坡爪哇岛马来半岛岛苏门答腊烟雾高浓度区烟雾低浓度区105E图23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C 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4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Z-X-X-KC爪哇岛植物繁茂、

3、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读图3,图4,回答5-7题。5.南亚印度的主要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6.读图3,印度棉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是 (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7.读图3,图4,给南亚带来充沛降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本是一个资源小国,经济大国。澳大利亚采矿业发达,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读图5、图6回答810题。图6图58从图5可以看出,日本工业布局特点为( )A临近原料产地 B沿海分布C

4、沿铁路线分布 D沿河分布9在经济发展中日本可向澳大利亚进口( )A石油、天然气 B太阳能、煤C石油、煤 D铁矿石、煤10日本和澳大利亚( )A都是发达国家 B均为岛国C都濒临印度洋 D畜牧业发达图7随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正式出炉,我国强化了对海岛的保护。读我国部分海岛图(图7),完成11-12题。11下列岛屿中,全部位于我国南海的是( )A舟山群岛B钓鱼岛C台湾岛 D黄岩岛12关于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北温带B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C主权历代以来都属于中国D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读图8我国耕地、水资源配置图,完成13-14题。图813对比南、北方耕地、水资源的对比配置得出的

5、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14针对资料反映出的问题而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塔里木河治理工程 图9为台湾岛物产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15有人据图中信息判断,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他判断的依据是( ) 河流流向纬度位置农产品种类地形A B C D16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稻米主要产自()A台湾岛东部B台湾岛中部C台湾岛西部D台湾岛东北部图9图10AB读图10黄河流域图,回答17-18题 17. A、B段分

6、别是“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此黄河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 A. 灌溉 B. 发电 C. 养殖 D.航运18.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 A. 源头 B.C. D. 19.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图中反映内蒙古高原地区富有特色的民居是( )读图11,回答20-21题。20.图中阴影部份是(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 D.黄土高原21.该区内一些地方岩石大面积裸露的“石漠化”现象 严重,其人为原因是( )A.坚硬的岩石造成成土过程缓慢B.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易遭水流冲蚀C.山高坡陡,且降水集中D.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 图1122下列叙

7、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入太平洋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23.下列山脉既是东西走向,又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的是( )A.天山 B.昆仑山 C.秦岭D.横断山脉24.下列河流干流中,冬季不封冻的是 ( )A.黑龙江 B.辽河 C.黄河 D.长江25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 B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C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

8、,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 D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26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是盆地,是山脉,是山脉,是海。(2)说明长江对沿江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影响:(2点,2分)。(3)试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4)沿江工业基地的发展使本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请举一个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问题: ;整改措施:。27.下图为“我国两大商品棉基地与两

9、区域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9分)(1)甲区域主要位于_平原,在我国第_级阶梯。(2)甲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主要粮食作物为_,耕地类型是_。(3)甲区域的气候特征是_。除气候条件影响外,该区域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还有_ (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2点,2分)。(4)乙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产区,与甲区域相比,它有更好的_ (气候)条件。28.下图是中南半岛部分地区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1)描述中南半岛北部的地形地势特点,并说明地形特点的形成过程。(4分)(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测图示区域北部(10N以北)主要的气候类型。(4分)(

10、3)分析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水稻主产区分布的有利影响。(4分)29【旅游地理】(10分)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法合拍的电影夜莺主题之一是展示广西桂林、三江、阳朔好风光。电影中的景色山清水秀、富有浓郁地域风情和少数民族特色。材料二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图(右图)。(1)从地形角度,简要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多少数民族的原因。(4分)(2)说出影视作品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30【环境保护】(10分)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5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耕地中主要污

11、染物为镉、镍、铜、砷、汞等。近些日子,南方多地出现粮食中镉等重金属超标的事件。材料二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统计图(下图)。(1)说出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6分)(2)分析粮食中镉等重金属超标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学科期末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2分,共 50 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BBACBBDADAD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CBADBBD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26、(1)四川巫山武夷东(2)为工业生产提供淡水资源;提供便利的河运;提供淡水渔业生产场

12、所;提供清洁水能;(任答2点,2分)(3)地处中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发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开放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等。(任答1点,1分)(4)问题:大气污染(酸雨)措施: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控制工业污染(开发洁净煤技术、工业尾气回收与利用、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等),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问题:水污染措施:健全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依靠科技,减少工业污水排放,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等;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问题:水土流失措施:禁止不合理的开采;植树造林。27(1)华北三(2)小麦旱地(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1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