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4365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应用方案分析.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与血库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方案上海市虹梅南路833号3B-306 2014杏和输血与血库信息管理平台5.0医疗机构应用方案技术中心 张海艳上海杏和软件有限公司目录1.前言62.系统整体要求和目标7目标7整体要求83.系统整体架构8系统架构94.系统建设内容105.三位一体平台的建立105.1业务数据管理主线105.2数据交换平台115.3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遵循的标准136.核心业务模式及主要流程描述146.1整体流程146.2主要业务点描述166.3.1.输血电子申请及用血管理166.3.2.申请审核及审批206.3.3.输血标本的流转216.3.4.输血前评估236.3.5.用血评价246.

2、3.6.血制品入库256.3.7.血制品库存管理266.3.8.配血管理及备血完成286.3.9.血制品出库管理306.3.10.血制品流转管理316.3.11.输血管理326.3.12.血袋回收及销毁346.3.13.血制品追踪及监控356.3.14.输血前检查检验管理366.3.15.输血医嘱处理376.3.16.输血相关费用处理386.3.17.输血质量分析与评估386.3.18.其它常用的统计报表407.信息平台功能模块汇总618.系统技术参数638.1总体技术参数638.2业务数据管理部分639.外部系统接口72与LIS接口74与HIS接口74与电子病历接口75移动终端接口75与中心

3、血站信息交换7510.项目实施7610.1项目实施方案7610.1.1.系统建设所需硬件7610.1.2.项目人员配置7910.1.3.项目实施计划8010.1.4.项目培训计划8810.1.5.项目管理8910.1.6.项目风险及应对9410.2设备集成方案9610.3服务器、数据库及备份方案97数据库服务器97应用服务器101数据库备份101不间断电源10410.4系统安全性方案105安全性设计105先进的数据库方案(分成五个数据库)10610.5系统故障应急预案106仪器通讯故障106工作站故障107网络故障107服务器系统故障10811.服务体系11211.1本地化服务11211.2驻

4、场服务11411.3指定主管服务工程师11411.4热线服务、电话技术支持与远程联机服务11411.5系统故障处理制度11511.6系统故障报告制度11511.7用户系统管理员培养11611.8系统交流座谈会11611.9建立系统巡检制度11611.10软件的日常升级11711.11需求处理及系统的持续性改进11711.12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11712.10.1.用户端11812.10.2.公司端11911.13建立用户系统管理员联谊会11911.14定期举办系统高级应用培训班11911.15服务质量的跟踪12012.附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120重要提示!本方案书为杏和LIS输血与血库

5、产品针对临床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完整的应用方案,并不意味承诺在本项目中提供本方案中所列所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具体功能实现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特此申明!1. 前言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输血安全涉及从献血者招募到受血者输血后疗效评估的整个过程,它除了需要考虑血液的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液储存于发放、输注过程的监护及输血后疗效评估等,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随着中国输血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医院用血量逐年增加,血制品品种不断增多,对血液管理和

6、输血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输血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和部门较多,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为保障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而且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为各使用业务部门人员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医院需要一套输血管理系统来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把血库到临床的业务集成管理,规范用血流程,提高用血安全,增加工作效率,实现血液在医院各环节的监管。n 国内现状l 临床用血申请没有电子化或者没有用专业的用血申请软件;l 无法掌控用血申请的合理性,该不该输?该输什么?要输多少?这些全通过医生自身素质和水平去判断;

7、l 血液到临床后的质量控制问题,什么时候到临床?什么时候开始输注?什么时候输注完毕?不良反应是否反馈?l 没有系统的建立用血评价制度,或者已建立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缺失与不足。n 管理相关规范要求l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l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l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l ISO15189实验室认可标准l CAP实验室认可标准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就是基于这种大背景之下,结合多年血库管理经验将用血申请管理、血库管理、输血管理、血液监控、血袋管理、用血评价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结合制作在一起,该软件基于卫生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不仅满足医院的日常业务需求,还能达到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8、医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各模块进行选择和搭配,实现最优化管理。2. 系统整体要求和目标目标1) 杜绝差错,保证输血安全;2) 遵守规范,提高输血质量;3) 优化流程,更好服务临床;4) 信息覆盖,提高工作效率;5) 输血指征自动提示,实现临床用血申请的智能化;6) 用血审批的多级审核,实现了临床用血申请的制度化;7) 用血评价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临床用血的合理化;8) 输血管理的应用,实现了临床用血的标准化;9) 血制品追踪和监控,实现了临床用血的规范化;10) 支持移动终端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整体要求1) 符合ISO15189、CAP实验室认可。2) 支持LOINC、ICD-10、SNOMED以

9、及国家标准代码和客户自定义代码;支持基于CDA、XML 消息的数据传递机制;符合IHE 基于XDS 的检验报告集成规范、IHE 文档就绪通知集成规范;对Web Services的全面支持;提供灵活的应用构建/部署架构和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提供检验报告展现工具(如API, Web Services等)给医院其它应用系统调用;提供基于SOA架构的服务,实现跨系统间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整合。3) 系统应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小时;并能提供能继续运行的应急方案(单机版);系统安全特性、访问控制须到页面级;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3. 系统整体架构

10、医疗机构中的输血与血库系统将作为地区血液管理平台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实现与地区中心血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但又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运行于医疗机构内部,并与医疗机构内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相互连接,形成有机整体。123系统架构4. 系统建设内容1) 血库管理系统2) 输血申请管理系统3) 用血管理系统4) 用血审批终端系统5) 输血前评估系统6) 用血评价系统7) 输血管理系统8) 血袋管理系统9) 血制品全过程跟踪与监控系统10) 输血质量分析评估系统11) 输血科文档与记录表格管理系统12) 输血科试剂与物资管理系统13) 冷链管理系统5.

11、 三位一体平台的建立455.1 业务数据管理主线1) 以用血申请单为主线,实现用血申请及用血审批等流程管理信息化;2) 以血标本为主线,实现标本管理信息化;3) 以血制品为主线,实现血制品流转、使用、反馈、回收及销毁信息化。5.2 数据交换平台杏和区域检验数据交换平台是一款高性能的数据集成平台,通过对各类业务数据的访问、过滤、清洗、转换、加载,最终实现异构业务数据的有机整合。采用元数据驱动,对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1) 支持多种异构数据源,高效进行数据处理(支持:Oracle、MSSQL、MySQL、DB2、Sybase、XML、Excel、Txt等); 2) 支持多种增量

12、数据抽取方式(触发器、时间戳、日志、全文比对); 3) 提供几十种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组件,可应对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 4) 具有多协议数据交换的能力,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不同的数据交换通道,并可统一管理维护;5) 可视化的系统监控,用户可实时的监控到整个数据交换系统的运行情况;6) 开放的系统架构,提供可扩展的API;7) 提供了可视化的开发工具,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几乎可以满足所有数据处理需求。在实施数据集成项目中,数据交换流程易于管理维护,重用性高;8) 元数据驱动的数据集成平台,并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具有高开放、易扩展的特性,合作伙伴可依托对外接口完成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数据交换组件

13、扩展、日志分析、监控管理等功能服务;9) 基于数据流的处理模型,并可多引擎并行执行,在大负荷的数据交换过程中依然有良好的性能保证; 10) 核心基于数据流的处理模型,客户在面临大数据量的数据交换需求时,杏和区域检验数据交换平台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处理性能,普通PC机的处理性能可达到30000条/秒。5.3 杏和输血与血库系统遵循的标准1) WS/T 303-2009 卫生信息数据元规范化规则2) WS/T 304-2009 卫生信息数据模式描述指南3) WS/T 305-2009 卫生信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4) WS/T 306-2009 卫生信息数据集分类与编码规则5) HL7 Version C

14、DA Release 2 Standard HL7 CDA 2 版标准6) LOINC Vocabulary Standard for Clinical Document Structure Coding7)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ClinicalTerms (SNOMED CT.) 美国病理协会医学术语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8) 中国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 Basic Data Set Standard Of Chinese Hospital Information (BDSS);9)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 号,2006 年2 月;10) ISO 15189:2003 Medical laboratories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 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特殊要求;11) ISO/IEC 1702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