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3234187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决。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口诀部分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2、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意义,并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

2、流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三、说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

3、课教学我运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四、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

4、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通过四个大环节来完成教学:1、导入学生按小组摆七巧板,合作交流,尝试编写七的乘法口诀。2、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可能发现:(1)我发现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1套七巧板;(2)我发现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根据发现完成乘法口诀,1个7就是17=7,也就是一七得七,2个7就是27=14,也就是二

5、七十四。从而编好口诀。并板书在黑板上。(3)熟记口诀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A、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B、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C、“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D、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E、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开火车游戏熟记口诀充分抓住学生汇报的契机,让学生说出所思、所想。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进行知识的互补与沉积。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与引导。

6、通过同桌的讨论与全班的汇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会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为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口诀作好准备。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运用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通过在小说“西游记”、古代诗歌、七巧板、七星瓢虫、一星期几天等环节中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度。最后结合生活中的7,让学

7、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4、总结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概括,并谈谈收获,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更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疑难问题。六、说板书设计7的的乘法口诀1个717=7一七得七2个7相加27=14二七十四3个7相加37=21三七二十一4个7相加47=28四七二十八5个7相加57=35五七三十五6个7相加67=42六七四十二7个7相加77=49七七四十九这样的板书,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学生记忆。总之,本节课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

8、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的。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以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价值”却遭到严重抑制。通过观看7的乘法口诀这一节录像课,强烈地感受到该课对“乘法口诀”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课堂实录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课件出示:森林背景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拿着气球的“小矮人”。)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

9、谁呢?她还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生1: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合)1,2,3,4,5,6,7。(课件在每个小矮人下方出示相应的编号。)师:每位小矮人手上还拿着一个气球。(课件在前三个气球中分别出示“7”“14”“21”)请同学们看看,这三个气球上的数是怎么样排列的?生2:每一次都加上了7。生3:它们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4: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2个7相加,生三个数是3个7相加。师:接下去几个气球中的数该怎样排列呢?生5:21接下来应该是28。师:你怎么算的?生5:21再加上1个7就是28。(课件在第四个气球上出示:28。)(紧接着,后面三个气

10、球上的数“35”“42”“49”也在师生对话中动态生成了。)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屏幕上的这些数都跟哪个数字有关系呀?生:(合)7!(教师板书:7)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数,说说1个7是7,2个7是14(学生齐说: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师:如果今天我们要学乘法口诀,老师知道你们肯定能猜出来是学生:(合)7的乘法口诀!(教师完善板书:7的乘法口诀)【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引入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节,有效的引领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氛围中生成探究材料,通过气球图上出示的数字,按规

11、律找数,感知口诀原型,激发了学生编口诀的欲望。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数学获得了“邀请”(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双嬴。】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师: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生:(合)能!师:老师相信大家!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并请组里的一位同学把大家编的口诀写在白纸上。你们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好不好?(学生开展编制口诀的数学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巡回指导。)师:请告诉老师,你们编了几句口诀?(学生汇报,结果显示所有的小组都编出了7的口诀。)师:大家都编出了7句,真能干!哪一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编的口诀?生1:(把写有口诀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汇报)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

12、十,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师:同意这个小组编的口诀吗?生2:三七应该是二十一,他们写成了三七二十。(在确认错误后,教师请该组其他同学上台订正:三七二十一。)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成果?生3:师:还有不同的编法吗?生:(合)没有!师:都一样,是吗?那就请大家把自己编的口诀与数学家们编的口诀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一样。(教师依次贴出7句口诀,学生自发念诵。)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动脑筋编的口诀,居然与数学家们想的一模一样。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些口诀!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评析:通过开展个人自编口诀、小组交流口诀、全班汇报口诀、评价修改口诀等数学活动,“7的乘法口诀”

13、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数学术语,而是充分体验的数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得到教师“数学家”的肯定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发和巩固。】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师:读了这些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上面的口诀都比下面的口诀少7。生2:下面的口诀都比上面的口诀多7。生3:我发现了它们的结果是从小到大的。生4:也可说是从大到小的。师:(指着口诀)是的,从上往下看每句口诀的结果依次多7,而从下往上看每句口诀的结果依次少7。那么,口诀的前半部分呢?生5:都是几七、几七的。生6:口诀的第一个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第二个字都

14、是“七”。师:七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七句口诀来记一记。(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师:在背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背?生7:“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这两句特别好背。因为这两句是其中最小的。生8:还有“七七四十九”也很好记。因为前两个字都是七,而且得数最大,所以也比较好记。师:那么,哪些口诀不太好记呢?生9:我觉得“三七二十一”最难记。师:谁有办法来记这句口诀?生10:先记“四七二十八”,再从28里减去7,就是“三七二十一”了。师:其实,“三七二十一”这句话,我们应该非常熟悉!看过西游记吗?生:(合)看过!(课件配音播放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孙悟空在炼

15、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师:在这段话中,有两句乘法口诀,是生:(合)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师:有同学说“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是最难记的,可孙悟空却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怎样怎样”。有时候,利用生活中的些俗语也能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为了今后的数学学习,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都要熟记这些口诀。【评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提示口诀后,老师便着力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口诀的隐含规律、亲历口诀的自由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来增进对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适时提供西游记中的有关俗语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更体现了老师对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和思想启蒙的关注。】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7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师:这首唐诗有多少字呢?你们能用一句口诀把它算出来吗?生:(合)四七二十八!师:这首唐诗每句是七个字,所以又被称为“七言诗”。师: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