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234164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心中,泣血不止。自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

2、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日本,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地区不安

3、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近代以来,在苦难和屈辱中逐渐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国家强盛统一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足爱国是应有之义。崛起

4、的中国继承了热爱和平的传统基因,其以公祭战争死难者的方式将流血的伤疤展示于世,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取材于2014年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下列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唤醒日本国内良知 B.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C.宣誓保家卫国决心 D.呼唤珍视和平环境2下列为“材料一”所拟定的标题

5、,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公祭C.南京大屠杀公祭:告慰亡灵,鞭挞侵略D.南京大屠杀公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3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楔子:“楔”的读音为xi。B.罹难:“罹”的意思是“遭遇”。C.昭示:“昭”的读音为zho。D.绥靖:“绥”的意思是“安抚”。材料二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1日发表了题为德国和日本不一样的战争反思的报道,BBC记者史蒂夫埃文斯在报道中通过对比德国德累斯顿和日本长崎这两座城市的博物馆的不同描绘与诠释,思索德国和日本战争反思之不同。德累斯顿:反思起因,让参观者自己思考1945年2月,

6、美丽的德累斯顿两天遭受英美空军地毯式轰炸,至少2万人丧生,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但是,德累斯顿的博物馆内,没有受害人的感觉。解说将德累斯顿遭受轰炸描绘为笼罩着欧洲许多城市的恐怖阴霾的一部分,包括那些被纳粹德国空军炸毁的城市,比如鹿特丹、考文垂、斯大林格勒、华沙。今年,德累斯顿博物馆推出一项大轰炸特别展览。展览的导语说:“德累斯顿只是二战期间被摧毁的数以千计的城镇之一。二战自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欧洲投降结束。”导语还说,德累斯顿大轰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累斯顿继续不受挑战的存在下去,那些可能被杀害的人,“包括犹太人、

7、政治犯、劳工”。当年,轰炸死难者的尸体在德累斯顿老市场广场火化。今天这里只有一块小小的牌匾,上面的铭文直译是“来自德国、走向世界的战争恐怖回到了我们这座城市”。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德累斯顿辩论过这句话。有人提出不应包括问责,他们说德国也是受害者。但是,这些反对声音被否决,德国的罪责明确写入了市中心的牌匾上。行动和后果是联在一起的。长崎: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这和长崎形成对比。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长崎的博物馆内,清晰地描绘出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展品包括教堂雕塑的碎片、烧化的念珠、瓶子,爆炸后几乎无房不塌、无人幸存的照片。但是,并没有因果关系

8、,或者仅仅暗示了因果关系。在这家博物馆内,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没有坦率讲明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博物馆的评述使用的是被动语态:“日本持续15年陷入战争”,首先是1931年9月满洲事件到和中国开战,然后是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评述语还说,对华战争的持久引起日本实施“控制经济”和“政府主导”;与此同时,其“南部扩张”政策将日本带入与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冲突,引发太平洋战争之困境。评述接着说,“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也被拖入冲突,以不同方式成为受害者”。从长崎博物馆得出的印象是,日本对抗地区殖民对象,这样的战争中总会出坏事。没有提珍珠港、裕仁天皇和他的战将。(取材于2015年参考消息网)4根据“

9、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思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A.缺乏战争负罪意识 B.缺乏战争历史意识 C.缺乏战争灾难意识 D.缺乏战争原因意识5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句子,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B.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C.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D.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材料三就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特色来讲,2015年无疑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年”国际社会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点上,无论是反法西

10、斯阵线的战胜国家,还是当年对外挑起战火自取灭亡的侵略国家,都需要面对过去对历史做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以此来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已故先烈、向往和坚守和平、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昔日在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战场上,中国军民曾浴血奋战,为赢得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的中国更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守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彰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当然,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

11、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中国将邀请所有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本次纪念活动。在此意义上,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区分侵略战争罪魁与日本普通老百姓的战争责任,更不会把历史仇恨延续到今天的日本国民身上。只要日本朝野能够认真反省历史并对今天的国家发展道路做出正确选择,两国人民就有可能捐弃前嫌,共同去创造东亚乃至世界光明的未来。(取材于2015年央视网)6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意义巨大。以下不属于其中意义的一项是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B.捍卫二战成果,捍卫和平C.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D.推动中日两国人

12、民捐弃前嫌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答案】1A2B3C4A5B6D7开展公祭、纪念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教育,牢记历史教训;促进日本朝野正确反思历史,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不走军国主义老路;建设富强统一的国家,加强民众的爱国血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一,从文中找到对应题干所指的关键句子:“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分别是选项的B、C、D项,A项不属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2本题考查归

13、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所述的主要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这个活动的目的从“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可知。所以材料主要强调的也是此意,标题应体现这层意思,B项符合。3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C项“zho”应为“zho”。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思的不足,从标题“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可以看出,日本缺乏战争负罪意识。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B项不符合句子语境表达的含义,“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4、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内容“在此意义上,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民”可知,此意义指上段的“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悲剧重演”。D项“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不属于其举行活动的意义,是意义之外有可能会延伸的一个结果。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三则材料,抓住关键句子筛选出相对应的内容。材料一“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材料二中所说的“

15、反思历史”也是防止悲剧上演应做的。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整合语言,分条答出。二、本大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