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

上传人:xinh****izi 文档编号:13234123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 唐 杜甫 岳阳楼 岳阳楼 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 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 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 南昌的滕王阁 下瞰洞庭 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 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 常与才士登楼赋诗 遂使之声名骤增 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写作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 即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 公安一路漂泊 来到岳州 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 面对烟波浩渺 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时年五十七岁 患肺病及风痹症 左臂偏枯 右耳巳聋 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

2、楼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从前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浩瀚象吴楚东南隔开 日月星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着栏杆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 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赏析诗文 虚实交错 今昔对照 从而扩大了时 空领域 赏析首联 昔闻 首联从 昔闻 到 今上 长达数十年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包含着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昔闻 为 今上 蓄势

3、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渲染气氛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 苍茫的湖面上 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气势磅礴 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壮阔 分析颔联描写景物有何特点 坼 分裂 引申为划分 浮 漂浮荡漾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 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 乘舟出峡以来 既 老 且 病 飘流湖湘 以舟为家 前途茫茫 何处安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 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 最后两

4、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尾联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在尾联中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 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却报国无门 不禁涕泪纵横 难以抑制 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 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 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 由此可见 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 他总是以国事为念 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 关心国家命运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概括主旨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 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 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 触景伤情 把个人的悲苦 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

5、的伟大胸怀 意境宏大 情调悲壮 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提示 情景交融 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沉郁顿挫 即浓郁深厚的忧郁苍凉之情通过雄浑而凝重的笔调表现出来 本文主要是抒发身世的伤感和对国事的担忧 感情是深沉的 但所选取景物是博大的雄浑的 颔联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 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通篇写 登岳阳楼 却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 与 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 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 心系国家安危 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 国家之忧 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 形成沉郁悲壮 博大深远的意境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王安

6、石 杨湜 古今词话 金陵怀古 诸公寄调于 桂枝香 者三十余家 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叹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 作者简介 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号半山 谥 文 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西 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 与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有 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征帆去棹zh o 星河鹭起l 字音 漫嗟荣辱ji 澄ch ng江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 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 出知江宁府之时 在金陵胜地 登高望远 便兴起了满怀愁绪 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 家国之忧患 人生之苦辛 涌凝笔端 写成了名篇佳作 词

7、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王安石 上片 写景 时令 晚秋 地点 故国 天气 初肃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正 初 肃 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 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用典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

8、出 峭拔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贴切 形象 逼真 明丽 澄江静如练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 西风乍起处 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 迎风飘扬 动态 残阳 西风 补叙登临的时间 是在傍晚 照应上文的 晚秋 萧索 以 悲情 为基调 去棹 停船 棹 划船的一种工具 形似桨 也可引申为船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 彩舟徐行 江水溶溶 波光粼粼 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 隐入空蒙的天际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景至此 全是白描 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 星河 两句一联 顿增明丽之色 以 画图难足 一句 抒赞

9、美嗟赏之怀 颇有大家风范 星河 本指银河 这里指长江 近 远 远 澄江 翠峰 征帆 酒旗 彩舟 登临送目 疏密相间浓淡相宜有远有近构图精巧 白鹭 画图难足 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下片 怀古 抒发感慨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用典 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 杜牧 台城曲 念往昔 回忆过去 繁华竞逐 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 用杜牧 台城曲 句加以点染 亦简净有力 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这种 悲恨相续 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凭高 站在高处 漫 徒然 枉然 荣辱 偏义副词 耻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

10、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 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 站不到应有的高度 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 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 只有 凝 凝结 引申为一直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 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如何理解 寒烟衰草凝绿 这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 以自然难变反衬人事匆促 抒发悲叹之情 抒发悲叹之情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泊秦淮 不是闲笔 而是最具

11、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 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 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 让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 至今 和 时时 结合历史理解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 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 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 昏庸依旧 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念往昔 繁华竞逐 漫嗟荣辱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继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 借六朝事 讽当朝人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上阕雄健 下阕冷峭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

12、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 遗曲 用典化用诗句 上片写金陵之景 下片抒怀古之情 登临送目 四字 笼罩全篇1 怀古伤今 寄情遥远 立意高远 2 风格豪放 3 用典自然贴切 笔力刚劲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 虽为深秋 但 天气初肃 色彩绚丽 风光秀美 画面开阔 气势恢宏 下阕追古思今 叙议结合 运用典故 写出了六朝的衰亡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诗词特点总结 1 怀古实为伤今 2 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 上片多为写景 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 多用典 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或劝谏统治者 5 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课后作业 背诵 登岳阳楼 桂枝香金陵怀古 默写两篇诗词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