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233820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导学案【人教版】教学教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填一填、基础过关(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农业实行 余粮收集制固定 粮食税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国有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经营部分企业商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 货币流通 和商品交换。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为主作用保证国内战争取得了胜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和政权【温馨指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战时需要,但不能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模式,更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模式。新经济政策只是利用市场的作用但并不

2、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时间:20世纪30年代。2、主要表现: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推行 农业集体化 运动。3、评价(1)积极意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温馨指引】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它的形成适应了当时俄国国情,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

3、过积极作用,其问题在于本身的弊端长期得不到及时纠正。(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基本史实: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初期;重点和突破口是农业;大规模开垦荒地。(2)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注重发展 重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1)基本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经济领域开始,后来转向政治改革(2)经济改革:用 经济管理 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 市场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 指导性 计划指标。【温馨指引】赫鲁晓夫改革

4、、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总体看来,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经济结构问题,没有切实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二、议一议、重点突破1、简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三、练一练、巩固反馈1、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自由放任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确立土地私有制 C推行全盘集体化 D征收粮食税3、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

5、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C企业自主权过大 D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4、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改革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5、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6、苏联在1925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到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D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

6、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史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9、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

7、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食物配给制10、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11、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

8、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2、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13、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此话主要评价(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政策 .计划经济政策1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

9、说法(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15、【双项】2006年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的时候,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由此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他的改革( )A从政治改革开始 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使苏共丧失了执政地位 D使苏联的政治体制更加巩固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