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

上传人:文禾 文档编号:13233815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心得爱上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一)对游戏与数学游戏的一点思考假期根据研修班的安排,认真研读了爱上数学一书,在研读过程中,对数学游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一、数学游戏的意义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则是玩最好的载体。对儿童而言,游戏贯穿于其日常生活始终,无论是跳皮筋、踢毽子等传统游戏,还是随着科技进步,现代社会更为常见的连连看、扫雷等手机、电脑游戏,儿童玩起来都是乐此不疲。因此在课堂中引入数学游戏更符合学生的天性,合适的数学游戏在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渗透规则意识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一切体制,不论是政治体制、教

2、育体制、宗教体制还是家庭体制,都被规则所统治,公司体制也不例外。规则就是指参与者要想被体制接受并幸存下来就必须奉行的规范条例,规则在人的一生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游戏是渗透规则意识的非常重要的载体,任何一个游戏,其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参与游戏成员必须遵守规则。数学游戏同样注重规则,例如传统“算24点”,虽然其规则简单易懂,但要想参与这一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渗透规则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2.增强活动体验“学校的第一要务,乃是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活动和体验中成长”,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以活动和体验为基础,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

3、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课程的活动是什么?也许在学生心中,数学的活动就是习题,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加入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但我们反思学生的操作内容:小棒、图形,这些活动真的丰富多彩吗?正是因为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单一、乏味,才会让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一点都不好玩。数学游戏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在数学活动中引进数学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更加丰富,数学游戏不仅有“算24点”这类纯计算类的,也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跳、跑,到操场去进行的游戏,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到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形,首先学生会动脑:我怎样画这个圆?其次学生不仅会

4、动手,可能全身都会动;最后通过辨析,让学生体验等长这一圆的本质特征。通过这样的游戏就使学生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在课桌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全身动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如何做好数学游戏1.避免单调要想更好地发挥数学游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首先就要重视游戏的多样性。反观当前数学课堂中引进的数学游戏,大多数是与直接计算有关的。有些游戏直接采用两人报数,进行计算,有些游戏则引进了数字卡片、扑克牌等道具,这些游戏简便易行,训练一些基本技能效果较好。但如果数学游戏仅仅局限于这些形式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逐渐丧失,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出发,加入

5、数学元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生常玩的“丢手绢”游戏,这一游戏学生玩起来兴趣比较浓,如果在这种游戏中加入一些数学元素,会比仅仅用数字卡片、扑克牌的效果要好,如10个学生,每个学生代表110中的一个数字,手绢丢在哪个学生的后面,与这个学生代表的数字合成10的学生抢手绢,在这种游戏中让学生体验10的组成,也许会比单一的数字卡片会更吸引学生。2.直指本质既然是数学游戏,那么在游戏的方法、规则制订上一定要重视数学本质,学生玩的游戏多种多样,但数学游戏所关注的首要任务是数学本质。反观爱上数学一书,所举例的各种游戏都与数学属性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游戏方式,但游戏的方法、规则应该直指

6、数学本质。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两个学生各出一个数,如果这两个数的和超过12则减去12,判断剩下的数代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这个月是多少天。在这样的游戏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大小月这一数学本质。通过研读,感觉最深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数学游戏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合适的数学游戏,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二)游戏课堂,任艰而道远看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有感“数学不是静止的数字,不是呆板的符号,数学是跳动的音符,是活动的乐章”。在这本书中我从文字中感受到数学可原来可以这样学,也就是教师在数学教

7、学中可以有一部分知识通过身体动作展开,通过不一样的教学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即可以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体验心灵的特质。这本书一共有九章内容,介绍了一些可以开展游戏课的数学知识,看了这本书觉的其中有很多是可以学习的。只是恨自己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太晚,有的类似可以操作游戏活动的教学内容都已经教过了,但转念又一想,其实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有有游戏课堂这样的意识,我们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一些符合所教内容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感受数学魅力。这里我就执教过普通课堂中的“九九乘法口诀”和书中第五、第六章游戏课堂的内容进行对比,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九九乘法口诀”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在口诀教学是都是学生先计算

8、“几个几”相加的结果,先组织交流“几个几”连加的思考过程,通过交流,要引导学生初步记忆“几个几”连加的结果,接着在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主动编出“几”的乘法口诀,最后组织学生记忆口诀。“5、6、7、8、9”口诀一般是每个数的口诀学习一节课,而“1、2、3、4”的口诀只花了一课时时间,它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因为在前面学习乘法初步认识是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几个几相加”。学生学到后面的口诀时一般都能知道新课的一般流程,而口诀也都是通过背诵记忆再练习运用掌握的。而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这本书中有专门的两章乘法表、更多乘法表数字之间的关系中介绍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学

9、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乘法口诀的内容。书中介绍2、3、4、5的口诀分别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分别跳“左-跳-左跳”“左-右-跳-左-右-跳”“左-右-左-跳-左-右-左-跳”“左-右-左-右-跳-左-右-左-右-跳”;第二个层次分别数着数跳“1-2-3-4-5-6”“1-2-3-4-5-6-7-8-9”“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学生分别在数到有下划线的数字时双脚跳;第三个层次是分别“(1)-2-(3)-4-(5)-6”“(1)-(2)-3-(4)-(5)-6-(7)-(8)-9”“(1)-(2)-(3)-4-(5)

10、-(6)-(7)-8-(9)-(10)-(11)-12”“(1)-(2)-(3)-(4)-5-(6)-(7)-(8)-(9)-10”,学生括号中的数放到心里数,只报出双脚跳的数。学生活动时分别是先跳“2”的口诀三个层次练习,圆圈跳,学生手拉手排成一排跳,直到跳整齐再进行接下来的“3”“4”“5”的口诀的游戏,因为只有前面学生反复练习后有了相关的经验后,当数越大时,在进行第三层次练习时,报的数直接的间距就拉长了,就需要学生付出更大的专注才能保存节奏,此时的学生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更加密切。上面看似几个简单的游戏,学生从刚接触到很熟练再到集体能很整齐是需要不是简单2课时的

11、时间,估计一天一节课的话得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差不多,因为这个活动需要重复多次练习,学生才能感受这些数的口诀的特征,虽然我们大人觉的很简单,但我们不能擅自破坏学生的感知机会,如果有这样的游戏活动,在孩子的生命中,他们只在这极其短暂的一段时间里才有机会体会这样的节奏。为了感知游戏课的开展进度如何,我利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把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带到操场,我让班上4组同学分别做了“2”、“3”、“4”、“5”口诀跳数游戏,因为只是想感受学生的接受程度,课上并没用让学生反复跳,只是会按这样的规则跳就行了,在第一组同学跳“2”的口诀数时,其他三组的同学在观察,刚开始左、右脚都分不清,后来第一组多跳了几次,才

12、基本能跳起来,先是“左-跳-左跳”,再“1-2-3-4-5-6”,最后“(1)-2-(3)-4-(5)-6”,三个层次的圈跳,第二组调好后“3”的口诀,在第二组跳好后,第三组、第四组再跳就掌握的快一些。因为之花了一节课,时间的关系,学生没用反复跳多种花样跳,如手拉手跳、两生跳不一样数字的口诀等,后面的游戏要在基础游戏很熟练的基础上才能举行。一个学生跳了一会儿,导致我在学生游戏后坐到班上,问你们对刚才在第三次跳的数有什么发现,居然没有人想到是口诀中的积,我也没明说,让他们课后在练习练习感知。书中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以活动和体验为基础,孩子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作为低年级的数学老

13、师,看到这句话觉的很汗颜,我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体验,大都是就课本讲课本,根本不顾孩子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学习内容能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因为游戏一般都是好玩、有趣,就是作为我们现在的成年人,我们都会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什么什么游戏,由于那时反复玩,估计一些细节都能描述出来吧,你看游戏将会是多么的深入骨髓。就如书中说的,“请记住,我们编这些游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了孩子们。这些孩子们来到学校,希望得到一个老师,而不是想经常发生的那样,得到一本课本。”我也希望我是学生想得到的那个老师。(三)读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有感 从教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能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让学

14、生在考试中有所提高就是一位好老师执着追求的,可读了丹麦亨宁安德森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我不禁陷入沉思:如此,孩子们快乐吗?这尊重了他们的天性了吗?当我们年岁渐长,回忆起自己的学童生涯,至少会有一本课本是我们觉得无趣之极的。每天,我们都会从书包里掏出这本书,吃力地学习。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书里写满了数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在今天的教育中真的是海市蜃楼吗?数学这门学科的确有许多“枯燥”的方面,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但只能是在孩子到达一定年龄,获得充分发展以后。因此,数学教学不仅涉及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判断孩子在特定年龄有何需要。本书的基本观点是,

15、在小学的头几年,儿童的意志和情感生活远比智力重要,但这并不是说,孩子们不能够欣赏诸如数学这样的学科,相反,人类心灵中意志和情感的层面可以在数学中获得极好的呼应。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程,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现代教育观点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自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数学,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抽象的数学转化成直观生动行式呈现,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为数学游戏的变幻无穷,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欢

16、的活动形式,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认为:“游戏是学生的工作”美国教育家、思想家杜威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游戏即生活,生活即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游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数学有什么辅助功能?我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悟出以下的体会: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课程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兴趣是学生活动的原动力”。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通过游戏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一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