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3709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8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doc(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公示姓名蒋小松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完成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蒋小松,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培育,是中央联系的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32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畜禽育种攻关等国家和部省级课题20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第1),该奖是我国肉鸡育种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8项(5项排第1);获国家授权专利9件(发明专利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件;论文146篇(SCI 23篇);专著6部。在动物遗传育种、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和产业科学发展方面成绩卓著。1.培育出突破性新品种开创

2、了完全利用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培育优质肉鸡突破性品种研究的新领域。优质肉鸡业是最具中国特色、品种国产化率最高(达50%)、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是,地方鸡种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如何实现既提高生产性能,又保持改良肉质风味,是国际难题。蒋小松自1987年领衔创建我省肉鸡育种创新团队以来,尤其是1999年归国以来,带领团队致力于优质肉鸡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培育,已成为国家研究平台重要成员和西南区研究核心;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育种技术体系;突破了多性状同步改良分子设计技术瓶颈,解决了肉质与生长、繁殖等性状有效结合的国际难题;创制育种素材,育成18个品系(含合成系),其中5个获省

3、新品种证书;自主创新培育出四川首个获国家新品种证书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在全国18个省(市)推广,商品鸡全面覆盖优质肉鸡养殖省份,有效支撑了肉鸡品种国产化率的提高,以四川为例, 2013年全省国外引进肉鸡品种仅占5%。新品种既保持了地方鸡种优质风味特点和独特外貌,又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率,单位产出增加一倍以上,饲料、能源和人力等资源投入减少30%以上,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国际领先。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十二五”家禽育种唯一代表性成就,被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办公室誉为“国审品种成功典范”,被农业部推荐为2014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适用品种,被省政府确定为养殖业唯一“突破性品种

4、”重点推广。引领了四川地方优势特色畜禽新品种培育跨入新时代。2.创新了肉鸡育种规划技术蒋小松在世界家禽领域首次开展了肉鸡育种规划研究并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创新了肉鸡育种规划技术,创建了高效精准化育种和遗传选择方法,创立了生产、繁殖和品质性状育种目标数学模型。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家禽遗传育种权威专家、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的R. D. Crawford教授高度关注,主动在SCI期刊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动物生产科学)公开发表专题评价“该研究针对世界肉鸡育种与遗传选择的现实问题,研究了复杂生产系统结构中育种者所面临的挑战性课题,建立了具有洞察力和

5、富有创建性的、精准化的育种和遗传选择方法。研究成果满足了全球肉鸡育种者的现实需求,对未来肉鸡育种意义重大,有如获珍宝之感。”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蒋小松带领团队创立了肉鸡育种规划技术体系,构建了育种目标中肉质指数推导模型,建立了遗传选择肉质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优质肉鸡育种的核心技术问题。受到同行院士专家高度评价,称“是极具前瞻性的创新性研究”。研究成果受邀在第24届世界家禽大会作专题报告,极大提高了我省优质畜禽育种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升了团队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3.创建了优质肉鸡育种技术体系蒋小松领衔团队创建了分子生物学与数量遗传学相结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鸡育种技术体系。与世界遗

6、传育种技术发展同步,蒋小松领衔研究团队先后采用测交、微卫星、RAPD、SNP、基因测序等遗传学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了地方鸡种资源优势特色性状的遗传特性。国内最早研究探明旧院黑鸡、米易鸡、金阳丝毛鸡等地方鸡种独特性状的遗传方式,奠定了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商用开发的遗传学基础,1990年获得省牧业科技进步奖,也是国内最早关于地方鸡种遗传特性研究成果的科技奖励。系统开展了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中影响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获得与主要经济性状高度关联的候选基因20个,丰富了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为我国地方鸡种资源保护利用、育种素材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的遗传学基础。连续12年,开展了大恒

7、肉鸡各品系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系统测定,涵盖18个育成品系、125个类别,共计432万条育种数据;系统研究了影响大恒肉鸡主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及组织表达差异,获得了与屠体、脂肪沉积和肌苷酸含量等肉质性状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创立双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育成世界首例双性状多基因聚合的高肌苷酸和高肌内脂肪肉鸡新品系,显著改善了肉质风味。将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肉质性状辅助选择、各品系遗传距离确定和杂种优势获得,并将生长、繁殖与肉质三类性状同步纳入育种目标,使育成品种实现了肉质性状与生产性状在遗传上的有效结合,遗传进展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显著提升了育种技术的国际竞争力。4.开创了优质肉鸡商业育种蒋小松1990年代

8、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作访问学者和攻读博士学位且取得本学科领域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他怀着振兴国家畜禽种业、服务三农的强力事业心和使命感,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扎根基层研究创业发展民族种业。于2003年领衔组建科技型企业“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国内一流且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化家禽育种企业,是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鸡育种示范基地,是省优质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技奖励,育成四川省首个获国家新品种证书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鸡配套系”。近3年推广新品种父母代种鸡260万套,累计生产商品肉

9、鸡28600万只,同类品种市场占有率30%以上,获经济效益30亿元,成为国内优质肉鸡著名品牌,使我省由肉鸡种源“进口省”成为了“出口省”。领衔省内家禽领域各学科顶级专家团队,开展构建技术链支撑肉鸡产业链的创新工程研究。突破了加工型肉鸡育种、优质肉鸡营养、不同养殖方式的疾病防控、种鸡繁育和商品鸡标准化养殖等四项产业关键技术,使产蛋量、饲料报酬、全期成活率分别提高了9.03%、8.76%和4.57个百分点,用药成本降低23.48%,大幅度提高了综合生产效率。构建融标准化养殖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技术链有效支撑了肉鸡产业发展。5.提升了研究团队创新能力作为领军人才将我省一个地方肉鸡育种研究团队发展成为优

10、质肉鸡国家研究平台的重要成员和西南区研究核心,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西部唯一岗位科学家,连续两个五年计划被授予省畜禽育种攻关先进集体;2007年获省委组织部“天府英才”工程“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项目”首批资助(全省科研院校6个之一);领衔团队建成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优质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本学科领域省内最大科研基地,近5年重点实验室已培育出国审畜禽新品种4个,占全省育成品种总数的50%,育种成果全国领先。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1名。6.支撑畜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连续6年主持省决咨委研究课题,对畜禽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组织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调查研

11、究,并积极参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课题调研咨询活动。近6年主持完成的创新畜牧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民稳定增收等6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均得到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政府部门采纳,为我省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提出的农区耕地畜禽承载能力的关键参数,被各地广泛采用作为编制发展规划的依据,科学引导了畜禽健康生产。7.助力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蒋小松具有服务三农的强烈责任感,以新品种新技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取得极好的反响。近5年来,年年深入边远山区的养殖企业和贫困农户,2015年以来协助旺苍县、黑水县、古蔺县、平昌县等20余个贫困地区申报实施科技扶贫项目;组织赠送贫困户新品种鸡苗8万余羽、脱温鸡2万

12、余羽;开展各类培训、指导、服务150余次,发放技术手册3万余本,带动贫困地区4万户农户从事肉鸡养殖,户均年收入7000元。蒋小松热爱党,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爱岗敬业,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勤奋踏实,求实创新的精神赢得业内较高声誉。2003被批准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同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分别被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列为中共中央、中央组织部和四川省委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2009年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被党中央和国务院邀请参加

13、国庆60周年观礼;2011年被评为“十一五”省畜禽育种攻关唯一突出贡献个人奖;2012年被选为中共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作为技术创新人才获省委省政府第六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是该奖设立以来我省养殖科技领域唯一获奖者。近5年主要成就和突出贡献如下:(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省畜禽育种攻关等国家和部省级课题7项;(2) 第一完成人项目“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肉鸡育种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3)主持育成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配套系并获新品种证书,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十二五”家禽育种唯一代表性成

14、就,被农业部推介为2014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适用品种,被省政府确定为养殖业唯一“突破性品种”重点推广,国家遗传资源委办公室评价该品种为国审畜禽新品种成功典范;(4) 解决了肉质与生长、繁殖等性状在遗传上有效结合的国际难题,创立集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研究、重要性状挖掘和遗传改良、精准化育种规划、高效遗传选择、杂种优势有效利用为一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育种技术体系并成功用于育种实践;(5) 系统研究了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中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获得与主要经济性状高度关联的候选基因20个;(6) 突破了多性状同步改良分子设计技术瓶颈,育成世界首例双性状多基因聚合的高肌苷酸和高肌内脂

15、肪肉鸡新品系,显著改善了肉质风味;(7) 获国家授权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养殖技术标准3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8) 被农业部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鸡育种岗位科学家(我国西部地区肉鸡体系唯一岗位科学家),领军省肉鸡育种研究团队成为肉鸡国家研 究平台的重要成员和西南区研究核心,被授予省畜禽育种攻关先进集体;(9) 领衔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团队,培育出国审畜禽新品种4个,占全省育成品种总数的50%,育种成果全国领先;(10) 开创并发展优质肉鸡高端种业,领衔创建育种企业,是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主持育成新品种推广至全国18个省

16、(市),同类品种市场占有率30%以上,推广新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11) 领衔产学研团队开展构建技术链支撑肉鸡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研究,突破了四项产业关键技术,第一完成人项目“优质肉鸡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12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2) 6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均得到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政府部门采纳,其中创新畜牧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民稳定增收(2014年)调研报告所提出的建议作为重要一条内容纳入中共四川省委2015年1号文件“(十五)完善农民利益分享机制。”研究提出农区耕地畜禽承载能力关键参数被广泛采用;为科学决策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1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十一五”省畜禽育种攻关唯一突出贡献奖,中共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作为技术创新人才获省委省政府第六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是自该奖设立以来养殖科技领域唯一获奖者。推荐意见:蒋小松,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