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3233686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写作特点+句子解析+近义词及反义词+教案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因为课文是原着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

2、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学习重难点:1.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2.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

3、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说教法】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

4、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

5、容。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

6、,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说学情】学生已经有六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

7、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说过程】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逊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逊的经历。鲁滨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

8、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逊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1)同桌交流感受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最大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

9、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逊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逊活了下来?”学生自

10、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小结: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鲁滨逊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逊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

11、的学习过程。 鲁滨逊漂流记写作特点.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条理十分清晰,结构完整。.文章词语生动,耐人寻味。.文章通过写鲁滨逊在岛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描述,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鲁滨逊漂流记句子解析.他就找了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从“当他看到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时,做了木筏划到船边,结果收获甚大”可以看出他很聪明,抓住一丝希望也不放过,结果找到了许多吃的、用的。“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安慰”是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能带回一条狗、两只猫与鲁滨逊

12、作伴,那是令人欣慰的!.他差不多淡忘了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希望。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逊在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耕耘,已衣食无愁,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失望了,觉得没有可能了,快忘了回到英国的希望。 鲁滨逊漂流记近义词及反义词【近义词】安慰欣慰 叛乱背叛 简陋粗陋 倒霉倒运 畏惧惧怕流落流浪 援救救助 寂寞孤单 野蛮粗野【反义词】凄凉繁荣 简陋完善 安慰责备 野蛮文明 畏惧勇敢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

13、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三、教学难点: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利用网络搜集有关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评价的资料。(2)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了解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内容。(2)有条件的可以对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展开阅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人物1.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那么在你的旅游过程中,有过惊险的经历吗?(让同学自由说

14、一说)师:同学们,有一个人,他叫鲁滨孙,他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自己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八年,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和他一同到荒岛上体验一番。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关于作品和作者的资料。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商人家庭,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习和探讨的兴趣。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这部名著的创作背景,走近故事的主人公,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作铺垫。二、阅读

15、梗概,了解内容1.过渡:鲁滨孙漂流记具体写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梗概内容。(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用勤劳的双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3.再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4.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电影鲁滨孙漂流记的剪辑片段)将学生带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难题?5.反馈。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无住所建房定居食物吃光了畜养种植野人袭击救“星期五”发现英国船只叛乱救出船长6.教师:从故事的梗概中,你感受到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反馈:勇敢、机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