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_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233670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_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_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_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_word版有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第二次月考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拿到这份试卷,看到命题老师的名字,会感觉题目很简单。产生此错觉的区域主要位于( )A.下丘脑B.大脑c.垂体D.小脑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2、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糖原沉积病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I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不需要ATP供能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给糖原沉积病I型患者注射胰岛高血糖素不能使

3、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5.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6.如图I、II、III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I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II中c及图III中g为同一结构B.图I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II中d及图III中g为同一结构C.图I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III中e结构D.兴奋在图I、II、III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7.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

4、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酸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

5、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9.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10.如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下列各项分析中正确的是( ) A.b表示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和糖原合成B.c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d表示骨骼肌,在c的作用

6、下可储存肌糖原,调节血糖浓度D.e表示食物中的糖类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为血糖的来源11.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惶失措,争相走避,这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心跳、呼吸频率加强 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 机体耗氧量增加 A.只有一项正确 B.只有二项正确 C.只有三项正确 D.有四项正确 1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 B. C. D.13.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项目

7、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223mg/dL60 110甘油三酯217mg/dL50 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促甲状腺激素(TSH)5.9uIU/mL1. 4 4.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14.如图所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溫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 B.乙和丁只能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温恒

8、定的调节情况 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 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15.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1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

9、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17.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18.鸡霍乱病原菌易导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

10、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20.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

11、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21.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2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

12、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23.下面是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A、B、C B据统计,我国70年代初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发 展趋势是人口密度越来越小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会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 图中的C类型D某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A图所示的类型。24.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

13、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 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25.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一般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一般来说丰富度越高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2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

14、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H占据3个营养级 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图中A、E均为生产者 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 B. C. D.28.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新疆某地发生蝗灾时,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