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3610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 岛 滨 海 学 院 教 师 教 案课 题 第十六讲: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需6 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文学翻译句子及篇章中如何选词用词2、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3、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教学重点汉英散文翻译“形似”与“神似”教学难点汉英散文翻译的“形似”与“神似”教案编写日期3月28日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提示与补充一. 文学翻译1.什么是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既可以指文学翻译作品,也可以指文学翻译行为。文学翻译是指对狭义文学作品和惯例文学作品的翻译,即对主要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狭义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性较强的杂文、传记、儿童文学(惯例文学作品)等

2、的翻译。2.文学语言的特征波洛克(Thomas Clark Pollock)在文学的本质(The Nature of Literature)一书中对文学语言的特征进行过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文学作品的内容总体上是虚构的、想想的;其目的是审美的;文学关注的重点不是语言的意义,而是语言本身,表达的是人类的情感;文学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该语言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形式上富于创造性和美感,具有一种语言独有的形式 、节奏和韵律。 一、散文的三个特点 二、散文翻译的技巧 1. 灵活用词,传神达意 2. 句式的对等 3.“形”变而“神”不变 三、朱自清匆匆两个译本比较 (张培基 VS 朱纯深) 散

3、文的三个特点: 1. 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精练隽永, 耐人寻味; 2. 散而不乱,形式灵活; 3. 长于抒情,语言优美。 散文语言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物言志,形散神聚”。 形“散”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清淡自然,平易近人; 神“聚”中心明确,紧凑集中。 既用墨如泼,又惜墨如金。既有怒潮奔马的豪放,又有吹箫踏月的清幽。 散文分类:1. 抒情性散文2. 记叙性散文3. 议论性散文二、散文翻译技巧: 散文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的翻译必须是灵活地将“形”与“神”统一。 许渊冲在谈到文学翻译时说:“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还要译意;不单要译意,还要译味。” 并形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译词:1+1=1(形似), 译意

4、:1+1=2(意似), 译味:1+1=3(神似)。 1、灵活用词、传神达意 散文翻译中词汇的对等是保证散文形式的基础。有些经典的译作在译文字数上都几乎是相当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表意朦胧,文采斐然,意境细腻,喜欢在模糊中传递语义,在散文的语言风格上表现尤为明显;而英语则重逻辑分析,语言干净利落,逻辑明晰。 课堂例句分析:(1)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 (郁达夫,故都的秋) 译文:Chinese men of letters seem to be particularly autumn-minded. 译文中巧妙地运用复合词“autumn-minded”,既

5、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简洁明了。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秋果、秋之人的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作者对秋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深刻感悟。 (2)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In the north China, however, 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 serene and melancholy. “清、静、悲凉”三个形容词形成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 而limpid, serene and melancholy三个形容词让英文读者深深体会到原文美丽而悲凉的意境。 (3)足见有感觉的动

6、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All that goes to show that all live creatures and sensitive humans alike are prone to the feeling of depth, remoteness, severity and bleakness. 将四个形容词转译为抽象名词,符合英语多用名词的表达习惯,而且抽象名词更具有概括性,让整个悲秋的意境显得更为虚无和寂寥。 4)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The same d

7、epth of implication is found in the ancient saying that a single fallen leaf from the Wutong tree is more than enough to inform the world of autumns presence.译文分析:译文在句式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 “叶”的涵义是“落叶”,所以译文中“叶”被译成 fallen leaf 。原句中“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大约也就是有这些深沉的涵义”。而根据上下文可以领会“大约”只不过是一个口头语,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

8、义上的“差不多,可能但不确定”,所以该词可以不必译出。而“遥想”这个词的含义已被前文的 ancient saying 表达出来了,所以翻译时也可以删略。 more than enough 是增益成分,准确表达出了“人们一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的肯定的口气。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2、句式对等 散文翻译在句式的形式和表达效果上要尽可能与原文一致。 然而英汉是两种在结构上完全不同的语言。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句子形式和完整,以形显义,句子结构紧凑严密; 汉语句子较少使用形式连接手段,按事

9、理逻辑顺序展开,注重功能、意义,以神统形,结构简练明快。 就翻译技巧而言,在散文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句子的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一方面,在汉英差异较大时,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意义,对句子进行重组,用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表达汉语的意思;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句子的修辞风格形式,尽可能保留体现原文风格的句式,这样才能既把内容译透,又把风格译好。 课堂例句分析:(1)一到中年,就有许多不愉快的现象,眼睛昏花了,记忆力减退了,头发开始秃脱而且变白了,意兴,体力,什么都不如年轻的时候,常不禁会感觉到难以名言的寂寞情味。 (夏丏尊,中年人的寂寞) 译文:At middle age

10、, I feel sad to find my eyesight and energy failing, my hair thinning and graying, and myself no longer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s fit as when I was young. I often suffer from a nameless loneliness. (Xia Mianzun: Mid-life Loneliness) Note: “头发开始秃脱”指头发开始变稀,也可译为 my head balding。 今译 my hair thinning ,以

11、 hair 取代 head ,是为了照顾下面的 graying 一字。 4. 二十年来,我的生活费中至少十分之一二是消耗在书上的(2)。我的房子里(3)比较贵重的东西就是书。 For twenty years past, books have eaten into at least 10-20 percent of my pocket. Now the only things of some value under my roof, if any, are my books. If any=If there is or are any at all.果真;即便有的话 如,He has litt

12、le, if any , money.他即便有钱也很少。 Correct mistakes, if any.如果有错请改一下。课堂例句对照分析: 1. 我虽爱买书,而对于书却不甚爱惜。Much as I love books, I take little care of them.2. 读书的时候,常在书上把我认为要紧的处所标出。In doing my reading, I often mark out what I regard as important in a book.3. 线装书竟用红铅笔划粗粗的线。经我看过的书,统计统体干净的很少。If it is a thread-bound C

13、hinese book, I use a writing brush to draw small circles as markings. Otherwise, I use a red pencil to draw heavy underlines. Consequently, the books I have read are rarely clean.(2)我虽爱买书,而对于书却不甚爱惜。(夏丏尊,我之与书) 译文:Much as I love books, I take little care of them. (Xia Mianzun: Books and I) “虽而”的让步转折句,

14、没有直译为“although”或“in spite of”,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很常见的部分倒装,既简洁,又突出了重点。 (3)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清的露珠。(郭沫若,路畔的蔷薇Wayside Roses) 译文:Last nights whispers of love; this mornings drops of dew. 译文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和格式,字数也相当。结构上的对称很好地体现了原文的风格。 如果译为“Theres whispers of love last night, and drops of dew this morning.”结构上的对称和语义上的强烈对比就无法体现。

15、 (4)花瓶我没有。 (郭沫若,路畔的蔷薇) 译文:Flower vase I had none. 译文也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字数对等。 比译为“I have no flower vase.”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风味,而且更具有文学韵味。请对比翻译:(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张培基译文: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