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必看)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

上传人:挥**** 文档编号:13233587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必看)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管理必看)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必看)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必看)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鼓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江西省铜鼓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编制大纲江西省铜鼓县环境保护局2006年09月20日16 铜鼓县环境保护局 编制人:黄志勤 审核人:曾兵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3 1.1调查目的3 1.2调查范围3 1.3调查工作量概述3第二章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3 2.1自然环境概况3 2.1.1地理位置3 2.1.2自然环境概况4 2.2社会经济概况4 2.2.1人口增长趋势分析4 2.2.2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4 2.2.3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5 2.3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3 2.4“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3 2.4.1“十五”规划及其

2、实施情况5 2.4.2“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5第三章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 3.1水环境功能区划6 3.2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7第四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评价10 4.1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0 4.2面污染源调查分析10 4.2.1区间畜禽养殖规模及分布调查结果10第五章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评价11 5.1工业污染源调查分析11 5.2生活污染源调查分析11 5.2.1保护区生活污染源特征调查11 5.3重大环境污染和突发事故历史统计12 5.4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物总量分析13第六章 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调查13 6.1法律法规体系建设13 6.2监督管理能

3、力建设13第七章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14 7.1饮用水源地水量平衡分析14 7.2环境质量评价调查14 7.3保护区外污染特征调查分析14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结论15 8.2建议15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调查目的调查县饮用水水源地是为了加强县城区生活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了解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基础壮况,评价及全面核定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供依据,以此为基础制定及编制我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1.2 调查范围以县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为调查范围。1.3 调查工作量概述按照市局统一布置,我局分别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环境质

4、量状况,污染源分布状况,生态及管理状况,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水质安全及环境管理状况评价。第二章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铜鼓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40511444,北纬28232850之间,南北长47.5公里,东西长64公里,全县总面积为1547.69平方公里。东交宜丰、奉新,南邻万载,西接湖南省的浏阳、平江,北连修水。铜鼓县全境多山,峻岭重叠,山峰秀丽,形成许多壮丽多姿森林的山石奇观异景,是江西省有名的自然景观旅游城市,现已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定江河、金沙河是铜鼓县两大水系,同时也是江西省主要河流修水河的发源地.2

5、.1.2 自然环境概况1.地质地貌铜鼓县地处罗霄山北端东部山地,境内山峦连绵,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峭,西南高,东北低。2、气候特征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具有冬夏长,春秋短的气候特征。3、地下水铜鼓县境内地下水大体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4、河流定江河和金沙河是铜鼓县的两大水系,同发源于大沩山,均流入修水。5、水库铜鼓县有大(二)型水库一座(大塅水库),相应库水面7.5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15亿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9座。2.2社会经济概况2.2.1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铜鼓县近20年的人口结构趋于平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8以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稳步增长。2.2.2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铜鼓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财源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结合我县的三大产业来看,“十五”以前一产处于领先状态,“十五”期间由于铜鼓是林业县,林业改制,所以一产已经处于二产、三产之后。2.2.3 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铜鼓县饮用水的取水点为槽口小溪,另有一备用取水点为东屋河。槽口小溪的多年平均经流深为1002.3毫米,沿途均为山地,人烟稀少,植被丰富。东屋河水源于大沩山,天然落差为198米,上游宽15米至60米,沿途为上铁线主道,有少许良田

7、,总的来说,饮用水及备用水落石出取水点的水资源较丰富,可利用的土地较少。2.3 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我县有一自来水厂,县城属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属河流型,由于县城仅3.5万人,人口较少,年供水量为171.38万吨.2.4 “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4.1 “十五”规划及其实施情况“十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已发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财源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十五”期间,县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6.9:40.2:32.9.2.4.2 “十一五”规划基

8、本思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立县、工业富县、科教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的战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植壮大医药化工、木竹加工、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生态铜鼓,绿色家园,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努力把铜鼓建设成为人类最佳居住地赣西北旅游休闲中心。到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8.49亿元,2006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2:38,财政收入达到1

9、5000万元,年均递增1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7元,年均增收150元,2010年城市化率达45%。2010年末人口达到14.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5以内。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设一个无害化处理垃圾工厂,全县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水标准以内,到2010年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226万吨以内,生活废水排放量控制在243万吨以内,为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我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

10、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第三章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饮用水源保护区3.1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域功能分类的说明,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类别的,依最高类别功

11、能划分。铜鼓县根据的实际情况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分为五个环境功能区,分别为二级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详细情况见下表:流域水系河流湖库水资源三级区河流湖库控制城镇水功能区名称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水质目标起始位置终止位置长度km功能排序控制断面区划依据长江鄱阳湖修水-武宁水修水区修水武宁水江西省铜鼓县修水武宁水铜鼓上保留区自然保护区铜鼓县排埠镇大沩山武宁水(山口水)起源铜鼓县水厂取水口上游4KM22.0大感桥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修水武宁水铜鼓开发利用区按二级区划铜鼓县水厂到水口上游4KM铜鼓县岩前8.2重要城镇河段修水武宁水铜鼓饮用水源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铜鼓县水厂取水口上游4KM

12、取水口下游0.2KM4.2饮用景观铜鼓县水厂饮用、景观用水区修水武宁水铜鼓工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取水口下游0.2KM铜鼓县岩前4.0工业景观东屋河铜鼓永宁工业、景观用水区铜鼓武宁水铜鼓下保留区景观娱乐用水区铜鼓县岩前修水县山口镇何家铜鼓修水交界处49.5大段镇开发利用程度不高3.2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和三款之规定,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我县划分了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1.自槽口取水点起算,上游至团石组1000米至下游五亩100米的水域和取水点一侧的山地向背水面延伸100米的陆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范围,取水点的中心经度为:东经1142054,纬度为:北纬283049,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界线为:取水点下游100米东岸东经11421002北纬2830336 西岸东经11420996北纬2830335取水点上游1000米东岸东经11421402北纬2829450 西岸东经11421058北纬2829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