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3232684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02期)-2017学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文明的起源:1(2017年广东深圳卷)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ABCD【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2017年江苏无锡卷)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舜C禹D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使洪水得到治理,有利于百姓生活。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

2、会从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3(2017年江苏盐城卷) 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A半地穴房屋B打制石器C稻谷来源:学。科。网D彩陶器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4 (2017年内蒙古赤峰卷) 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509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学.科&网A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晚期 B.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C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早期 D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3、考查学生对公元纪年法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是数字越大,离现在越远。公元509年属于公元6世纪早期。故ACD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不符合题意。B属于二十四节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5(2017年内蒙古赤峰卷)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2017年广东深圳卷)墨子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他主张(

4、)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兼爱”、“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思想。根据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支持正义战争。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2. (2017年湖北随州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A儒家B法家C道教D佛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孟子

5、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仁政”治国,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3(2017年江苏无锡卷)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4(2017年江苏徐州卷)春秋时期,

6、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来源:学。科。网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对人要和善、仁慈是孔子的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5 (2017年江苏扬州卷)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7、古代西周政权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故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最有可能铸造于西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6 (2017年江西卷) “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

8、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7 (2017年辽宁营口卷)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他的主张是(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科&网C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顺其自然,无为而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ABD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8 (2017

9、年内蒙古赤峰卷)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王位世袭制DE 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的王位,这是实行王位世袭制的开始,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禅让制是按才德推举继承人,王位世袭制是按血缘关系确定继承人,因而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

10、周的兴亡9(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春节B清明C端午D中秋【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0. (2017年山东滨州卷) 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A多为占卜记录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来源:学科网ZXXKC反映了夏朝历史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北称作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故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符

11、合题意。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1. (2017年浙江义乌卷)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2.(2017年广东深圳卷)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

12、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材料三: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理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

13、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问题一: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问题三:材料三中,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其改革针对的是哪一模式的弊端?这一时期,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问题四: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改革侧重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和

14、不同点。【答案】问题一: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承认土地私有(或允许自由买卖)秦孝公的支持(或国君的支持)问题二:政府鼓励发展工业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问题三: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五计划(的实施)(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问题四:国有企业改革相同点: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同点:A中国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材料中苏联没有B中国实行了政企分开,苏联是将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C中国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材料中苏联没有【解析】 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问题四: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城市改革,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是: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同点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苏联没有进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