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232311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预测试卷(七)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阅读以下文字,回答14题: 当前,发展新经济,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我国了解得比较多了,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

2、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

3、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1. 对“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经济B循环经济是融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废弃物为一体的经济C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活动D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之外的另一种新经济形式 2. 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

4、者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后者是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B前者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后者带来资源增加、环境改善C前者以“污染排放”为目的,后者以生产“再生资源”为目的D前者是一种消费经济,后者是一种生态经济 3.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B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C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D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4. 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知识化转向和生态化转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B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循环经济C较之旧经济,新经济注重更多的不是数量而是效益D同是新

5、经济,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58题: 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美国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3个联络站,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在帕萨迪纳的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监测登陆过程的数百名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一片欢腾,人们期待着“勇气”号在火星上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6、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说:“勇气号登陆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地面控制中心在紧张和悬念中希望它交好运”。 “勇气”号登陆时像皮球一样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数分钟的弹跳、翻滚,直至最后落稳。它先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护下,以大约1.9万公里的时速冲入130公里厚的火星大气层。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它在距火星表面8公里左右时时速降至1600公里,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当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增加着陆缓冲力。在距地面12米时,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被气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勇气”号,像皮球一样落在火星表面弹跳、翻滚,最初弹起时有5

7、层楼那么高,反复弹跳数10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此时气囊内的气体自动放出,火星车看上去像被一层帆布包着。 “勇气”号着陆点选在火星上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以确保成功。它着陆后将先进行一星期的设备自检,然后地面人员将操纵它在火星表面考查。收到它拍摄的图像后,如果科学家认为某块岩石有研究价值,会命令它开过去进行进一步探测。 “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计划于1月24日在火星着陆,这一对探测器共耗资8.2亿美元,分别在去年6月和7月飞向太空,是去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最大的一项太空计划。如果这一计划取得成功,将鼓舞宇航局的士气,并加

8、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5. 下列对“勇气”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空间遨游时间长、耗资巨大,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B是由美国新近研制完成的空间探测器,主要由登陆舱和火星车组成C是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并且能够进行设备自检的高智能探测器D是地面人员能够操纵,进行有针对性空间实验的探测器 6. 以下不属于“勇气”号“依靠自主控制”来完成的一项是( )。A在火星表面经过反复弹跳数十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B在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时,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C在“勇气”号时速降至1600公里时,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D在距火星地面12米时

9、,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 7. 本文的标题是( )。A“勇气”号的特征与功能B“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C美国最大的太空计划D火星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8. 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勇气”号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这表明整个登陆计划取得成功B地面人员操纵“勇气”号进行探测,主要是为了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C“勇气”号与“机遇”号如果取得成功,将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D华裔科学家的参与表明,美国探测器登陆火星也是全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911题: 如何才能让人讲诚信?经验告诉我们,诚信也要两手抓。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规。诚信,首先应是一种制度建设。如无法律法规

10、加以规范和约束,诚信难以实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讲诚信,就要讲法治。讲法治,靠制度,靠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诚信建设就有了坚定的基础。然而,仅仅依靠刚性的约束,诚信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门虽有锁,依然有失盗之事;厂虽有纪,依然有违纪之人;国虽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这说明,法律法规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监管制度十分严格的国家,不照样还是出了欺诈丑闻吗?这就启发我们,诚信建设还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养、抓教育。诚信的深层基础在道德。道德是无形的手,是依着信念、习惯、传统发生作用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注:在水上行驶的小筏子)浮于海

11、”,说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起着作用。修者,善也。修养,是靠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锻炼和培养的。道德与修养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教育必须立足于恒久,必须超越教育或再教育过程中的“蜜月效应”,力争发挥出长期效应,使人内心生出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人性中背离社会道德准则、背离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记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道德,可以而且应该走在规章制度的前头。”诚哉斯言!同样,规章制度的约束又可以不断地促进人们的道德和修养水平的提

12、高。相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只要两手并举,锲而不舍,我们的诚信大厦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来。9. 要想让人们讲诚信,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从两个方面抓起 B一方面是抓法律法规C一方面是抓道德、修养、教育 D只要用法律约束即可 10. 对下列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法律法规,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宣告最大诚信的B道不同,不相为谋:信仰、志趣不同,不能与其商量大事C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路不好走,就坐着小筏子在海上漂浮D诚哉斯言:这话的确(不错)啊 11. 文中所说的“蜜月效应”是指( )。A短期效应 B长期效应C情感效应 D约束效应 阅读以下文

13、字,回答1215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30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

14、发展。世界开始把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日程上来。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涵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

15、传统。文化的大树总是扎根在民间的土壤里,那里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12. 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