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232060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系列之疯狂专练四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重庆万州二中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

2、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

3、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

4、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

5、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视观赏价值。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D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答案】D【解析】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

6、然失色,土里土气”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文中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建筑”。B项,“轻视观赏价值”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第七段的表述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文中说的是“一

7、座哥特式大教堂”。故选D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C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答案】B【解析】B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而是两者各有特色。故选B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8、是(3分)( )A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B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答案】B【解析】B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第三段说“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而第四段说的是“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这是说“

9、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决定“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而不是决定“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故选B项。二、(甘肃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月考)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过岭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注】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毵毵(s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

10、情更加强烈。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答案】A【解析】选项A,“形成了强烈反差”分析错误,“七年”与“一勺甘”均表现了谪戍之苦,并无反差。故答案选A。5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

11、活的乐观;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里,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畅快。【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的赏析的能力。考生首先要对题干进行把握分析,题干中的洒脱旷达是苏轼的人生态度,也可以说是本诗中体现的情感态度。然后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例如诗歌的颔联“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作者的梦及醉都体现出自己对时下的不满的同时的洒脱情感,词人丝毫没有体现出一丝被贬的颓废。总之,考生只要结合具体诗句的理解,即可很好地作答本题。三、(衡阳四中2019届高三月考)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12、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_,_”。【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燕”

13、“覆”“壑”“嫠”。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甘肃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3小题,共9分)人的眼睛有大有小,胆子也有大有小,其实人的心也有大有小。所谓心大,是指一般人想不开的事他想得开,一般人容不下的事他容得下,一般人烦恼的事他不烦恼,一般人担心的事他不担心。所谓心小,就恰恰相反,芝麻的事情他都想不开,人家觉得是小事,他却看成了不得了的大事,人家对他小小的得罪,他也 。心小的人,人家说了他的不对之处,他 ,伺机报复;心大的人,很快便会撂过手,即便不能 ,也决不以怨报怨。这种心大心小,有性格的因素,有胸怀的因素,也有智慧的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14、,就是自身的修养、锻炼、克制,可以改变自己的心,使其变大。把自己的心放大了,自己的世界也就大了,路子也就宽了。( )。官渡之战前,刚愎自用的袁绍不但不听谋士田丰的苦心劝谏,而且把他关进大牢,声言自己凯旋归来再与之算账。结果曹操大获全胜,而袁绍 。袁绍因羞于见到这个谋士,竟将其杀害了。心小,竟小到这个程度,也难怪袁绍的世界很快便小到消失了。普通人,心小一些,只是自己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当权者心小了,就会危及他人,危及事业。把心放大一些。心大了,世界也就大了,连阳光也会更灿烂。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睚眦必报 耿耿于怀 以德报德 一蹶不振B小肚鸡肠 念念不忘

15、 以德报怨 一蹶不振C睚毗必报 耿耿于怀 以德报怨 一败涂地D小肚鸡肠 念念不忘 以德报德 一败涂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人心胸极其狭窄。符合语境。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及大局。仅仅指气量小,没有报复之意。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对象是“事”,不愉快的事。符合语境。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对象是“物”,不符合语境。以德报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指人品德高尚。“人家说了他的不对之处”,心大的人,可能不会像品德高尚的人那样以德报怨,但也不至于以怨报怨。紧扣“怨”,谈心大的人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以德报德:以恩惠报答恩惠。不合语境。一蹶不振:比喻受到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