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30750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371 大小:6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1页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1页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1页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1页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轻纺食品大类.docx(3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职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 染整技术专业代码 610101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印染行业纺织品染整加工企业、染料助剂生产或贸易企业及纺织品贸易企业等从事生产、管理、经营等职业岗位工作。一、初始岗位群毕业初始就业阶段可以胜任染整加工操作工、仿色打样工、试化验工等岗位。二、发展岗位群从业23年后,能胜任染整加工工艺员、质检员、跟单员、技术员和染化料营销技术员等岗位。三、迁移岗位群从业35年后可以向服装整理技术员、染化料营销员、纺织面料营销员等岗位顺利迁移。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

2、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染整加工技术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基本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从事染整生产与经营管理、原材料与染化料助剂的检测、印染加工工艺制定与实施、印染设备操作及维护、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二、规格要求(一)基本素质1.思想政治德育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端正,讲公德,守纪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2.科学人文素质:具有高等职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有确切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听

3、说与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资源节约、爱护环境、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等素质。3.职业素质: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染整生产工艺制定与实施、生产操作与设备维护、染化料助剂与纺织材料的分析检测、质量与安全管理、纺织品跟单与营销管理等一线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与染整生产有关的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意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健康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

4、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外语、数学、化学、机械、电工电子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2.掌握从事染整技术工作所必须的纤维、染料、助剂等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各种纤维及织物染整生产的工艺原理、生产方法及工艺。4.了解染整行业发展动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具有染整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基本知识。5.具有资源节约、爱护环境、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6.懂得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经济管理及其它综合应用知识。(三)能力要求1.职业核心能力:(1)染整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包括

5、常规染整产品工艺制定、实施与调整等。(2)印染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包括染整生产质量跟踪与安全管理等。(3)纺织品、染化料助剂分析与检测能力。(4)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职业岗位能力:(1)会正确操作常见的染整实验仪器设备。 (2)能制定常规产品染整加工工艺。(3)会安全使用常见的染化料助剂。(4)能根据客户来样要求进行配色与打样。(5)能分析检测常用染料、助剂的基本性能,判定染料、助剂的品质。(6)能检测染整产品的基本性能。(7)能初步从事染整产品的开发工作。(8)能初步从事染整生产管理、纺织品跟单工作。(9)能从事染整产品、染化料助剂的营销管理工作。(10)

6、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的相关信息。(1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工作相关的英文说明书等资料,并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四)职业态度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3.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4.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6.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三、毕业条件1.毕业前修满120130学分(含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学分)。2.获得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操作员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1.本专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

7、0%以上。2.根据国家技术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必须持证上岗的工种,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后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至少取得一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要求学生获得对其就业有实际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以上),具体如:针纺织品染色工、化学检验工、针纺织品检验工、纤维分析工等。4.鼓励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素质课程的考核要与社会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

8、企业技术规范为依据,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区域经济及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通过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置课程,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原理和概念为辅,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解决学生主要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经验的学习。要与区域经济及企业结合,针对职业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开发课程,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各类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涵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课程体系。实现专

9、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课程体系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专业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将全部课程分为两类: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技术课。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载解决社会能力、一般方法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社会生活素质的使命,职业技术课程主要解决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问题。两类课程均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修读方式的交相实施、相互渗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一)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做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学生未来必备的社会生活素质要求设置公共基础

10、课程,主要课程有:思想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高等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必修课,以及公共艺术、大学语文等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等选修课。(二)职业技术课程体系本专业职业技术课程由职业基础素质课、职业技术课两部分组成。1.职业基础素质课:是为本专业学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素质培养而设置的课程。要归纳职业岗位能力所对应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对职业基础素质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通,建立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可选择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染整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

11、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的整合)、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与识图、专业英语等课程,以及科学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2.职业技术课:是根据学生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而设置的应用性或技能型课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改革课程内容,使职业技术课程内容在必要的理论基础上,以最新应用技术为主。各校可依据所在区域经济和染整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办学特色,相对灵活地安排所侧重的专业教学内容,增添特色课程或特色课程模块。可设置若干“专业方向教学模块课程”,使学生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方向上受到较好的训练。三、核心课程染整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12、有:测配色技术、前处理技术、染色技术、印花技术、整理技术、印染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核心课程简介见附件1。四、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由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关联,各院校应依据各自的服务面向制定教学进程安排表及其使用说明。该专业教学要求建议如下。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2.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以岗位工作能力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要与

13、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使职业方向课程内容在必要的理论基础上,以最新应用技术为主。3.要归纳职业岗位能力所对应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通,建立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平台课程。4.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作用,要落实计划,保证时间,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倡工学结合,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切实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比例不低于50%。5.提倡和鼓励实施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提前或延期完成学业。允许、鼓励学生工学交替,提前就业或创业,修业年限不受学制限制,但修业年限

14、一般不少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6.三年制专业总课时数为24002900,其中课内总学时16001800学时(其中公共课500550学时,专业课600750,拓展课300350),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3240周为宜。总学分为120130分。7.学分计算以课程(含实验、上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数为主要依据,课堂教学以18课时为1个学分;集中安排的技能实训1周以1个学分计,综合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公益劳动、军训等,按周计算,1周为1个学分。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一、专业教学团队1.有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较高、“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2

15、.专任专业教师数量应不少于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25%,50%以上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生师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3.专任专业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接受培训、技术服务、调查研究、指导实习等,原则上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从事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3个月,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水平。4.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数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1,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讲授的机制。二、教学设施(一)校内实训基地1.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指本校设备)组数的配置要合理,设备管理要规范,确保学生按教学要求有充分的操作训练时间。2.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应该达到教学要求的90%以上。3.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应配备染整基础化学、染化料助剂的性能分析与检测、纤维及其制品性能检测、染整工艺与打样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努力创建真实的染整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校内实验实训项目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性方案见附件2。(二)校外实习基地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技能实训、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实习基地在数量上要与专业学生规模相适应,以年招生班级计,原则上每个标准班(40人)校外实训基地数不得少于2个,并且管理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