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30633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山行 3教案 西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 2. 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的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先写山行途中远望所见、仰望所见: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

2、,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出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远景图,意境高远,幽深寂静的景色之中露出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了山行途中停车的原因:夕阳晚照下的枫林让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那霜染的枫叶红艳艳的,简直胜过二月的春花,集中笔力写出了这幅图画的静景。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整体感知。 1. (出示挂图)图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你能看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 板书课题,读题。 3. 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途中所看到的景色。 4

3、. 范读全诗,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 自己试读课文,读通诗句。 2. 抽读,检查。 3.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4. 同桌互相读读,讲讲。 5. 讨论不明白的地方,疏通大致意思。 6. 再读全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1. 让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读好节奏。 3. 教师配乐,学生随音乐朗诵诗歌。 4.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5.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朗诵。 6. 练习背诵。 四、探究学习,扩展知识。 1. 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想做些什么? 2. 你了解作者杜牧吗?你还知道他哪些诗?请推荐给同学们背一背。 参考资料: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有樊川集传世。他的清明、江南春都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诗。 清明主要写了清明节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而且还要急着赶路,加之又遇上细雨连绵,到处迷迷蒙蒙,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伤感悲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春主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并借景凭吊了历史,发出了无限感慨。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