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29816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与答案(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017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问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8页。共六大题,20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本问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共35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

2、确的一项是( )A晕车(yn) 栈桥(zhn) 惟妙惟肖(xio) 大模大样(m)B炽热(ch) 刹那(sh) 锲而不舍(qi) 不着边际(zhu)C胆怯(qu) 应和(yng) 混为一谈(hn) 吹毛求疵(c)D针灸(ji) 租赁(ln) 锐不可当(dng) 一气呵成(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 殒落 一返既往 正襟危坐B苍桑 宽恕 名门望族 冥思遐想C荒僻 潦草 张皇失措 迫不及待D要诀 陷阱 不容置疑 物竟天择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大、小绿谷华丽转身,由原本的荒山谷底变为绿意葱茏、水声潺潺的休闲胜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乌

3、鲁木齐市的一张新的生态名片。B2017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阅读的深入性、系统性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C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2017年5月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又一空前绝后的外交盛会。D6月11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捷克的奥斯塔彭科虽是“非种子”选手,却以其盛气凌人之势一举夺冠,成为此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 ;时而碧空如水,群峰 ;时而云带束

4、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 ;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 。A. 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B. 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 娇艳妩媚C.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D.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5.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B湖心亭看雪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故乡回忆性散文鲁迅现代D威尼斯商人讽刺性喜剧莎士比亚英国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 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深思笃行:面对传统文化尤炜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在许多家庭里,对古代诗词“无感”的孩子,脑中古诗词几乎“无存”的父母,甚至觉得竞

5、赛类电视节目“无趣”的老人,都被吸引到荧屏前,一看再看,如痴如醉。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师生已经在语文课上玩起了“飞花令”。在一个文化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要将教育背景、审美偏好、思维方式迥乎不同的多个人群吸引到一起,仅仅依靠带有娱乐性的节目创意与市场化的节目运作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从而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此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原因也莫不如此。原来日用而不知的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原来看起来平常的成语有那么深的江湖;原来那些“道不得”的眼前景、“说不清”的心头情,都已经在古诗词中有了精妙的表达;原来诗和远方并不

6、在天的尽头,而在历史的深处无论是惊叹、感慨,还是自愧,种种“原来”告诉我们,虽然枝干屡遭风雨,花叶时或凋零,传统文化的根柢仍然深固。经历了坎坷与冲击,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在内心深处,它们其实从未远离。中国文化的基因,以及它所维系的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基石。所谓传承传统文化,其重点就在于不断强化这种基因,维系这一文脉。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得到重视,但严格说来,普及与传承并不相同:前者,关注点是知识的组织与传播;后者,着眼于精神的开掘与延续。在广大中小学,应明确地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这些“道”作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

7、化的重点。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都不能偏离这些重点。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习传统文化常识,理念、精神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而言过于“高深”。其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主要意义并不是“简单”或“肤浅”,而是“必需”和“祭奠”。普及文化常识犹如修枝剪叶,散花献果;传承文化精神好比耘土浇水,培根固本。于根柢处着力,正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当然,因学生的年龄不同,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遵循“接触、感受了解、认知理解、认同”的规律。但是,那种以“降难度”和“打基础”为辞,将传统文化学习窄化为常识积累和文词记诵的做法,显然并不符合传统文化的本旨。进而言之,“常识”的意义也应有所拓展。常

8、有的观念、常见的思想、常态的行为等,都应属于“常识”的范畴。“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括认识、见识在内。学习这样的“常识”,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植根于青少年心中,而不仅仅是成为其知识版图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丰厚遗赠,更是能融入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赞叹其年深日久、古风古韵,而是要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不能忘记,返本是为了开新,传承是为了发展。在培育根柢的过程中,想要使其不断壮大深固,除了正视过去,还要放眼当下,让它能从新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枝散叶

9、,开花结果;当代文化才能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选自人民教育2017年第5期,有改动)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应该重点学习其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内容。B作者认为,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含“认识”“见识”等内容。C传承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其根不断壮大深固。D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中小学生的,旨在给大家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路。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因其放大了当代传媒的某些功能,从而彰显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B传承传统文化,重点应

10、在于不断强化中国文化基因,维系中华文脉,着眼于精神的开掘与延续。C作者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常识不宜“高深”,也不宜“窄化”,需要因学生年龄的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D只要我们正视过去,放眼当下,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我国传统文化就能得以很好的传承与发展。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话题,重点阐明了传承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几种具体做法。B.全文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点及应有的态度等多个角度逐层展开论述。C.文章运用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把“传统文化传承”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D.文章语言严谨凝练,内容充实,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

11、殷殷期望。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第9、10、12题各4分,第11题6分)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A.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B.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C.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

12、,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D.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13、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第卷(共115分)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译文:(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14、溯流逆上矣。译文: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张亚凌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老班。抬头,果真。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来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

15、男生:高而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从这男生的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沉静。而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袋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马上就有好事者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孙子的奶奶便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也记得语文老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