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29791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访谈教学课堂设计说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堂设计访谈一、明确访谈的性质1性质访谈是与一位或多位被采访者进行采访和交谈以达到对某人或某事深入了解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现场交流活动,其特点是面对面,而且极富探究性。也就是说,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直接在现场交谈的,而且采访者要尽可能多地挖掘某人某事的深层信息。2类型访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物访谈,一种是问题访谈。所谓人物访谈是指访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被采访的人物,以人物为访谈的核心,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等;问题访谈则是以特定的话题为核心,被采访的人是谈论这一话题的合适的人选,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等。练习活动全班一起观摩一集艺术人生或焦点访谈

2、。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留意观察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所占用的说话时间上的差异。(2)总结这一集艺术人生里所提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被采访者的哪些方面情况?这些方面的情况之间是否有逻辑联系?看完之后,你是否对被采访者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3)这一期焦点访谈的话题是什么?采访了哪些人物?画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图,并指明这些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讨论一下这些人物之所以被采访的原因)。(4)分析一下人物访谈和问题访谈在采访思路上的差异。3基本要求不论是人物访谈还是问题访谈,访谈的重点都是被采访者,访谈的基本要求都是学会倾听。倾听是访谈中最为重要的技能。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

3、将表现的机会留给被采访者,让其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通过倾听获得信息,并发现新的谈话契机。二、访谈的案头准备不论是哪一种访谈,它的基础都是就一个人物或就一个问题专访某一个人或几个人。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往往需要访谈双方进入和谐的交流状态,这比随意性采访要求要高得多。因此,访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在访谈正式实施以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熟悉采访对象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了解采访对象,包括他的个性、特点和爱好。被采访对象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名人的资料会丰富些,我们可以通过索引和网上的搜索引擎等方式来节录必要的信息。如大型纪录片毛泽东的摄制组决定采访几位曾经与毛泽东有过交

4、往的外国首脑人物,他们做的前期工作就是查看这些首脑人物与毛泽东会见时的纪录片并查阅有关回忆文章。对于一些普通人,则可以从访谈的目的入手查找资料。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采访他?你想通过他了解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给你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线索。练习活动分小组讨论。各小组确定两位采访对象。一位是有名的,如球星或歌星;一位是你们的某位老师或同学。谈谈看,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他们的个人信息。2分析采访对象就是要了解谈话对方的心理状况,对采访对象的回答和态度有所预期。析例点评我们来看凤凰卫视记者杨澜采访台湾怪杰、学者李敖的片断。李敖是个个性张扬、愤世嫉俗的人,所以他从来不怕刁难的问题,而且每每遇到这样

5、的问题就会很兴奋。这种心理特点在采访中就被杨澜利用了。比如李敖说每当自己打输官司后,都会马上回家整理判自己输的法官的资料,准备把他告上法庭。杨澜马上反问道:“那你这不是刁民吗?”李敖立即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刁民,我就是要当刁民。过去是民不聊生,现在我要让他们官不聊生。”这个回答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李敖的个性,而杨澜之所以能这样提问,就是建立在对采访对象的个性有所分析、有所把握的基础上的。练习活动各组在上面练习的基础上,分析各自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3设计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作用是使访谈步入有序的预定轨道。它是在对访谈的内容进行事先准备和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析例点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访谈双方:凤凰卫

6、视记者杨澜和查良镛(金庸)先生。前期准备:杨澜让助手搜集了查先生近几年来的大量活动资料,节目顾问为她搬来了十几本明报周刊,还有查先生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作的对话录的连载。杨澜阅读了这些资料,从中挑选了她认为观众会感兴趣的话题。访谈提纲:对通俗文学的定位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历史眼光澄清有关“为秦桧平反”论的说法祖父的“侠义”精神对金庸的影响金庸年轻时的抱负侠义思想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产生的利与弊。练习活动各组在上面一个练习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的访谈提纲。4设计问题访谈是由问题和回答组成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精心设计的问题,一类是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做出的即兴提问。其实,即兴提问也是由设计的话题带出来的,所以,在

7、访谈之前设计好问题是访谈的基础。问题的设计要以访谈提纲为依托。可以将必须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在采访提纲的后面。这些问题在实际采访中不必严格按顺序进行,因为被采访者的回答会自然地形成某个提问的最佳时机,而这一个问题不一定符合提纲的顺序。应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改变提问的顺序。练习活动各组在上面练习的基础上,为各自的访谈提纲设计问题,或者尝试着为上文中杨澜采访金庸的访谈提纲设计问题。也就是说,请你们设想一下上述几个话题可以通过哪些问题的问答来得到较为全面的描述。三、访谈的实施(一)预热就像在实际生活中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热烈的状态。在开始时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不容易真正放松自己。所以,

8、在正式的访谈之前,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以消除紧张状态,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语境。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开始之前,用日常生活中的口吻(因为在正式访谈中所用的语句要相对正式些,接近于书面语)与采访对象交谈,可以选择的话题有:1可以告诉被采访对象本次采访的目的,采访成员和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让对方有一个心理准备;2拉家常,谈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3闲聊,开开玩笑;4在现场语境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二)回答访谈的主体部分是采访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问和答都有各自的技巧要求。1提问的原因有效交流的秘诀在于提出适当的问题。提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弄清事实或获取信息;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增加所知信息;表达对说话者

9、和所谈话题的兴趣;促进彼此思想的交流等等。2提问的类型访谈中的提问包括预备提问和即兴提问两类。(1)预备提问及其方法预备提问是向采访对象主动提出准备好的问题的方式。在不同主题的谈话段落中,头几个问题都属于预备提问的范围。这些问题都是原创性的,是不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出现的。最常见的预备提问的方式是直接发问,即抓住关键问题,直奔主题。这是获取信息、了解态度时最常用的手段。它的表达方式就是直接地呈现问题。但有些时候,遇到比较微妙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对提问的方式进行必要的修饰。修饰问题的原则就是减少问题对被采访者的“威胁”,留给对方更多的面子和回旋的余地。析例点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1996年3月,中

10、央电视台采访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记者预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过了修饰的:秘书长先生,请允许我告诉您今天在这里采访您的除了我本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关心联合国、关心您个人的中国人,因此我也带来了一些我们的观众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否可由一个北京的小学生的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采访呢?这个小姑娘请我问问您,联合国有多大?秘书长的权力有多大?与生硬、直接地提出这一问题相比,经过了修饰的提问更加婉转,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微妙的提问。另外,预备提问中应该包含一部分带有背景的提问。所谓带有背景的提问是指问题中包含着双方都明白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一定是采访者事先准备的结果。这种提问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采访者的精心准备

11、以及对于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效率,使访谈能够较快、较深入地超越简单的信息层面而进入更为实质性的内容。析例点评我们来看东方时空的记者采访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的提问:1966年萧老曾经自杀,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您并没有掉眼泪,而是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句话?这里“一句话”就是“背景”。这种有背景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被采访者的情绪。文洁若女士回答:我说,We must outlive them,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活得都长。我说你要是自杀,我将来会告诉孩子们,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可是你要是不自杀,能挺过来,你将来还是孩子们可骄傲的父亲。(2)即兴提问及其方法即兴提问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

12、的现场回答而提问的方式。即兴提问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存在,在逻辑上有承接关系,即后一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思维速度和反应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它有一个前提是,采访者要最快地总结出采访对象回答中的重点,并生发出新的问题。析例点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上海卫视财富人生的主持人叶蓉与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理曾文祺之间的访谈片段:叶蓉:在团队建立的同时,你还注重一点,就是换岗换位,甚至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之间的调动,这一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曾文祺:有一个哈佛的学者讲过一句话: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你经历的东西多,你自然而然脑容量比较大,容易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所以换岗换

13、位培养一些好的领导人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实人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换岗,因为人年轻的时候比较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挑战,接受新鲜事物。叶蓉:可能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前已经麻木退化掉的一些功能重新打开;到一个新的环境,他又开始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曾文祺:对,因为人都是聪明的,适应环境的,所以人的学习曲线是到一个新的环境很陡,然后很快就变平缓。你就必须不断调整他的学习曲线,让他时常“一陡一陡”的。这就是所谓“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财富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在这一段访谈中,主持人叶蓉提问了两次。第一次是提出了“换岗换位”的缘由问题。在曾文祺做出解释之后,叶蓉做出了及时的总结。曾文祺

14、又进一步做了延展性的说明。可见,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总结和衍生问题有很高要求。即兴提问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需要及时地根据访谈的进程调整提问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多地偏离访谈的提纲。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管访谈的气氛多么热烈,采访者心中必须清楚本次访谈的中心和主题是什么;采访者必须清楚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开展得足够了;采访者要迅速分析正在进行的话题有没有深入的可能和必要;采访者要迅速判断在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有价值的线索。这样采访者才能够把握住访谈的脉络,清晰地转换主题,完成访谈的任务。3调整提问方式在访谈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问题提出后,被采访者没反应,或者是支支

15、吾吾。这往往是因为被采访对象没有听懂问题,或问题太大,不好把握,难以回答。这时,你就需要调整你的提问方式了。第一种方式是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一位工人的劳动强度,你会如何提问呢?可以问“你每天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也可以问“你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中间有休息时间吗?”当然,后一种问法要好些,因为问得更具体,被采访者回答起来要容易得多。第二种方法是同类替换。同一个问题,由于用语习惯不同,问答的双方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这时你应该快速地用同类的说法替换原有的说法,让被采访者明白。比如,如果你问:“你们致富的途径是什么?”对方如果不明白的话,你就应该改问:“你们是靠什么方法来赚钱的呢?”(三)倾听在访谈中,除了提问之后,倾听是非常容易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环节。访谈中的倾听不是被动的“用耳朵听”,还包括用体态语与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记录和分析采访对象的回答等等。具体而言,要做到:1主动地听第一步是确认兴趣。就是在正式采访之前,可以告诉对方自己对他所谈内容的兴趣和关注,以此表达自己愿意倾听的愿望。第二步是集中注意力并表达出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表达我们的专心致志,比如直接的目光交流或其他的形体语言。第三步是主动参与。你可以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