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29766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引言1第1章 矿井地质特征概述2 1.1 矿区概述3 1.1.1地理位置3 1.1.2地形、地貌3 1.1.3交通条件3 1.1.4水文条件4 1.2井田地质特征4 1.3井田地质构造8 1.4煤层特征10 1.4.3 煤质12第2章 矿井开拓13 2.1井田境界14 2.1.1井田境界8 2.2储量8 2.3.1矿井工作制度10 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10 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11 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11 2.4井田开拓11 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1 2.4.2井筒和井底车场15 2.5断面的确定

2、16第3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20 3.1 概述20 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20 3.2.4矿车型号如下21 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21 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23 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23 3.4带区系统布置24 3.5采区采出率25 3.6首采区尺寸26 3.7首采区巷道布置26 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26 3.9设备27第4章 采煤方法28 4.1 采煤工艺方式28 4.2采煤工艺方式28 4.5设备配置32 4.6回采巷道布置35 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36第5章 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38 5.1 概述38 5.2主斜井提升38 5.3矿井通风技术39

3、5.3.1概况39 5.4其他系统39 5.4.1防治瓦斯39 5.4.2综合防尘系统40第6章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43 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43总结.44参考文献45致谢.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

4、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第1章 矿井地质特征概述1.1 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整个矿区处于省偏北部,地理跨度大约为5个县左右。而本次设计的四老沟矿二矿2.4Mt新井设计,距离西南直线距25Km的煤田东北端,井田走向=9.

5、4km,倾向=4.2km,S=37.8km 表1-1地理坐标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6361130332北纬395643400153燕子山矿马脊梁矿同家梁矿四老沟煤矿白洞矿燕崖矿组煤层。底部露头线1.1.2地形、地貌井田为低山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形比较复杂,黄土梁及“V”字沟谷发育,地势大致为北西高,东南低,地表最高点高程1619.0m,最低点高程1311.2m,相对高差307.8m。本井田处于十里河与口泉沟的分水岭地带。南部银塘沟三井沟珍珠沟东窑沟家湾沟,井沟之水汇入口泉河。1.1.3交通条件四老沟矿井田距较近,有王村运煤专线,与火车站相连,且每日有客车通行,交通较为便利。北部有东西向的京

6、包线,往东有大秦铁路京包线。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1.1.4水文条件表1-2水文地质表矿区位置关于十里河42304、42291钻孔与口泉河41293、41251钻孔分水岭地带备注北部水源支沟水流季节性沟谷南部水源银塘沟,三井沟、珍珠沟、东窑沟、家湾沟、井沟水矿区部河流现状汇水S=216K,矿区河流L=26.6,河谷B=4070m。泉水干枯无水源补给平均流量0.25-0.28 m3/s,流量max=600 M3/s,流量min=59.2 m3/s历史记录最高洪水位,上游1298.79m,下游1259.30m。其余水源未发现含水层雨季地表水下渗矿井工业用水由管路d=12寸的局供水站供给。供量200

7、03000 m3 矿井目前用水状况日缺水量10002000 m3。1.2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形属于常见的丘陵山地,整体地势显现为东南偏高而西北较低。绝对海拔高度:12661563M,相对高差297M。矿区地表为常见的黄土地,上面覆盖植被数量短缺,。使用国家要求的一类二型勘探方式,本矿选用750*750勘探网,矿区钻孔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表1-3区域地层划分及主要特征表地层系统代号厚度(m)主要岩性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010由砂土、砂砾石混堆积组成上更新统Q3020马兰黄土为主,浅黄、黄褐色,分选性好,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含钙质结核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云岗组J2y143.31仅残留下部的灰

8、白色中粗粒砂岩,砾岩,局部夹煤线,底部有一层25米的含砾石英质砂岩或砾岩组J2d191.36241.47一套陆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煤层的沉积建造下统永定庄组J1y46.3758.42灰色、灰白色中、细砂岩夹砂质页岩,底部有一层含砾中砂岩或粗砂岩,交错层理与透镜体发育,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上石盒子组地层之上古生界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48.2069.21黄绿色、灰黄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57.42103.79灰白色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夹少量砂质页岩,顶部常发育13层紫红色砂质页岩组P1s56.4287.15底部以一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稳定的灰浅灰色含砾粗中砂岩

9、整合覆盖于组之上,下部以深灰色砂质页岩夹细砂岩及12层煤线或薄煤层,上部为中粒砂岩、细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石炭系上统组C3t84.7186.44本组为一套河流、湖泊、沼泽相含煤建造,下部厚约26米,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页岩、灰色细砂岩及煤层;中下部厚约20米,以灰色、灰褐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砂质页岩及煤线或薄煤层;上部与中上部厚约39.77米,为深灰色砂质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34层、中厚煤层,其底为一层厚为22米的含砾粗砂岩。本组地层与下伏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中统组C2b5.7515.75黑色砂质页岩、灰色细砂岩及其互层,夹12层1.022.46米厚浅灰色石灰岩1.3井田地质构造1.3.2褶曲根

10、据钻孔资料分析得到井田褶皱构造为两个向斜及三个背斜组成,其组成方式为常见的相间组成,分布点为矿井中、西部两个主要地区,其余地点目前尚未发现褶曲的存在,三个背斜:S1、S3、S5。两个向斜:S2、S4。S代表主向斜。1.S1背斜位于井田西北边缘,走向N5-15E ,向北东倾伏,中间局部地段在平面图上反映不明显,大致沿ZK40325、40311、39312、39301、39291、39297钻孔一线延伸,轴向略有弯曲,两翼地层倾角宽缓,延伸长约5-6km。2.S3背斜位于向斜S2发育,轴向N5-10E,向北倾伏,为一短轴状背斜,仅在井田中、南部发育,大致在ZK41291、41294、41285钻孔

11、一线,延伸长约1500m以上。3.S5背斜位于井田中部本矿井最狭窄部位,轴向N5E,向北倾伏。该背斜两翼和北部倾伏端地层倾角皆较大,形态明显,在两主平面图上等高线密集,局部地区地层倾角大于30,背斜轴大致在ZK42292、42294、42281、43282各孔连线附近通过,延伸长约1200m。4.S2主向斜位于矿井西部F1断层以东,二者在北部间距较大,向南间距较小,在矿井最南端二者相交,互相穿插。主向斜轴在主要平面图上,北部反映不明显,在中、南部轴向清楚、明显。向斜轴走向大致为N20-25E。在中、南部两翼地层倾角稍大,北部两翼地层倾角平缓。大致沿扩-87、扩-92、四-75各孔连线通过。在井

12、田延伸长约5km。5.S4向斜位于井田中部偏西,在中、南部和S3背斜近于平行。向斜轴轴向略呈弧形,北端为NNE走向,中部近南北向,南部呈NNW走向,总体看呈宽缓向北倾伏状态。该向斜在井田自北向南分别被四条断层错位。在构造图上呈明显的不连续状态。井田揭露的断层共33条,其中正断层10条,逆断层23条。落差大于30m的断层有9条(包括井田南、北边界断层),3010m的断层有20条,落差小于10mm的有4条。1.4煤层特征1.4.1煤层特征井田含煤19层,可用13层所属地质年代为侏罗系组,煤层总厚,H=20.22m,总煤层的含煤系数9.53%,可采煤层总厚17.84米,可采煤层的含煤系数8.4%。可采煤层倾角在210之间,平均8,可采煤层煤炭质地较坚硬。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1。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表1-4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厚(m)最小最大平 均间距(m)最小最大平 均夹矸层数可采情况煤层稳定性顶底版特性顶板底版230.10-3.571.517.15不可采煤层不稳定细砂岩粉砂岩30.10-4.571.219.93-34.0027.80局部可采薄煤层粉砂岩450.33-1.701.1416.14-20.2817.71-2砂质泥岩70.48-2.331.0214.74-38.2025.961-4细砂岩中粒砂岩80-1. 760.467.71-18.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