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229653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承五十年光荣传统以自主创新铸就未来_玻璃钢复合材料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50年一、综述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神七飞天宇航员成功出舱,百年奥运梦想顺利实现,又恰逢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50周年。回顾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50年的历程,从业人员从最初的7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现在的超过25万人,产品应用领域从最初的航天耐烧蚀防热部件发展到现在的航天、航空、船舶、交通、能源等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工艺技术及装备由单一手糊、层压工艺发展为拥有门类齐全、与国际同步的工艺及装备。中国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肇始于1958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年为第一阶段阶段,致力于国防军工,从无到有,为我国复合材

2、料/玻璃钢工业发展打基础。1978-1998年是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需求导向,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厚积薄发,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先进复合材料开始起步,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研发生产测试体系。1999-2008年,新产品迅速上升,新产品、新工艺与世界同步发展,我国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开始腾飞,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通观行业50年发展历程,复合材料/玻璃钢产量从1978年的6000多吨,发展到1990年的近10万吨,2004年即超过100万吨,2008年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年产量295万吨,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一直处于由小

3、变大、由弱变强的迅猛发展之中。图1为近年来中国复合材料/玻璃钢产品产量及分布。图1 国内FRP总产量及分布(万吨)二、中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的起源与成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局)对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的发展起了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1955年10月,老红军、时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的赖际发同志赴前联考察,发现玻璃钢的优异性能,回国后向中央报告,组织力量开始研究。1958年1月,在时任建材部部长赖际发同志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建材部玻璃瓷研究院从屋面材料室抽调文和阳、涂序梅、何宇声、饶芳甫、方尚华、万进书、詹惠珍等7名同志组成了我国第一个玻璃钢研究小组,开始玻璃钢研究工作,同

4、年5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玻璃钢板材。1960年建材部玻璃成立新材料设计室。1960年2月4日筹建建工251厂。1965年9月起,上述二个研究设计室与二五一厂合并,成立玻璃钢研究所,同时具有二五一厂的名称。1986年10月升格为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并继续保留二五一厂名称。1999年更名为玻璃钢研究(北玻院)。玻璃钢研究院(上玻院)创建于1960年。1965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新材料结构研究所组建成玻璃钢结构研究所。1980年2月4日,更名为玻璃钢研究所。2005年12月,更名为玻璃钢研究院。玻璃钢研究院(哈玻院)创建于1960年, 其前身为建筑工程学院玻璃钢研究室,隶属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

5、局。玻璃纤维研究(南玻院)创建于1964年,隶属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1999年7月,根据国家经贸委242家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方案,北玻院和南玻院进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哈玻院进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上玻院进入建材集团。北玻院、上玻院、哈玻院、南玻院以及253厂(天马集团)等玻璃钢复合材料专业研究院所(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研究开发组织体系正式成立,中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肇始50周年即原于此。三、复合材料工艺技术与产品发展历程3.1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成绩斐然的20年(1958-1978)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自60年代初从起步就开始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兵

6、器及核工业等领域,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配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一时期,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处于成长时期,复合材料/玻璃钢工艺中的接触成型、层压、模压、布带缠绕、纤维缠绕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从原材料、产品试制到性能测试的研发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宏观的研发生产布局框架已经基本完成。同时,玻璃钢渔船等民用复合材料/玻璃钢也开始得到应用。1973年11月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玻璃钢技术交流组在成立,参加会议的有玻璃钢研究所、耀华玻璃厂研究所、玻璃钢研究所、二五三厂、工业技术玻璃厂、玻璃纤维研究和建材研究院情报所七个单位。1974年5月,专业技术期刊玻璃钢杂志创刊,后发展为玻璃钢/复合材料

7、。1975年5月首届玻璃钢技术交流组年会在广西宜山召开。现在召开的为第十七届年会。3.1.1第一块玻璃钢在北玻院诞生 1958年在赖际发部长亲自关怀下,建材部玻璃瓷研究院抽调了7位同志组成了玻璃钢小组,开始玻璃钢研制。这7位同志都是学硅酸盐和沥青的,对玻璃钢闻所未闻,当时也没有任何仪器设备,条件十分困难,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发扬了敢想敢干,艰苦创业的精神,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搞出了我国第一块10毫米厚玻璃钢板,获得朱德总司令的嘉奖和题词。3.1.2原材料发展情况1957年,在管庄的建材研究院与耀华玻璃厂先后以坩埚拉制出了无碱玻璃纤维。19621966年,南玻院完成中碱5#玻璃纤维和无碱1

8、#(R2O0.5%)玻璃纤维的研制,耀华玻璃厂完成生产试验并全国推广,成为我国玻纤工业二大主要产品。1960年至1962年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耐烧蚀树脂取得了工程应用,合成了耐烧蚀性能较好的616酚醛树脂, 1965年开始在二五一厂生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善,目前616酚醛树脂和钡酚醛树脂仍是耐烧蚀树脂的主导产品。 1966年建材二五三厂()从英国引进年产500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为聚酯复合材料发展奠定了原材料基础。3.1.3航天用复合材料1961年国防科委、国家科委同时向建材院玻璃钢室和建工学院玻璃钢室下达了东风二号(1061)耐烧蚀大面积防热部件的研制任务。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

9、建工二五一厂成功地将玻璃钢大面积烧蚀材料应用到导弹壳体上。1965年哈玻院接受了玻璃钢发动机壳体的研制任务,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1990年正式应用于“长二捆”运载系统的近地点发动机,这是我国第一发用于飞行的大型玻璃钢壳体。1966年9月,二五一厂(北玻院)承担了红卫星(651工程)大型玻璃钢喷管的研制任务,1967年研制成功,首次应用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上玻所设计安装了直径为44米的大型全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的地面雷达罩。3.1.4航空气瓶1960年国家下达玻璃钢高压气瓶的研制任务,1963年建工二五一厂采用玻璃纤维缠绕成型工艺在国首家研制成功玻璃钢气

10、瓶。1964年以后,哈玻院和上玻院也相继开展了玻璃纤维缠绕工艺及玻璃钢气瓶的研究工作。1966年11月多种规格的玻璃钢气瓶通过了部级工艺性能鉴定。3.1.5民用产业萌芽1967年我国开始研发BMC,1975年开始研发SMC。一些民用复合材料/玻璃钢,像模压玻璃钢座椅、贮罐、风机叶片、船艇等相继开发研制成功,复合材料/玻璃钢民用产业开始萌芽。3.2技术引进,厚积薄发、发展壮大的20年(1979-1998年)改革开放此后,生产社会化,通过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的玻璃钢工业是获得长驱的进步,各种工艺、装备得到长足的发展。1985年引进SMC生产技术和设备、1987年末

11、引进意大利缠绕管道与贮罐生产技术与设备,1993年引进玻璃钢夹砂管生产线,带动了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的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随后又陆续引进拉挤、RTM等工艺及装备。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完整的原材料、产品、测试研发体系已经建立。这一时期,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厚积薄发,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每年都有新的玻璃钢产品研制成功,如冷却塔、化工贮罐、水箱、管道、体育器材及文娱用品等都相继投产。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开始起步,先后获得了 “863计划” 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大力支持。1998年复合材料/玻璃钢年产量达到35.5万吨。1979年10月,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专业委员会成立。1

12、984年更名为玻璃钢/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1980年9月,“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将玻璃钢吸收为该委员会的一个分会。1984年6月,“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一直延续至今。1984年3月,“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玻璃钢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1991年“国家玻璃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国家级检测中心。1985年,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改为国发行,1988年改为国外发行,国统一刊号为CN11-2168。1984年,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1995年,亚洲规模最大复合材料领域的展览会“第一届中

13、国国际复合材料展”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14届。3.2.1原材料发展情况1986年我国池窑拉丝生产线在投产。截至1998年底,我国玻璃纤维年产量18万吨,缝编毡、短切原丝毡、连续毡、多轴向织物等各种类型的增强材料相继进入市场。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和环氧树脂生产技术,促进了技术进步。开始了中国大陆基体树脂的规模化生产。3.2.2国防军工上的应用我国在热防护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研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型弹头防热材料、玻璃钢发动机及喷管、导弹发射筒、级间段等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相继应用。复合材料叠层板构件制造技术在飞机制造应用上已趋于成熟,大量应用于垂尾、前机身、机翼主承

14、力结构、平尾等飞机部件。碳/环氧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功用于风云二号地球同步卫星。我国已经研制成功“芳纶高压氮气瓶”,并首次在飞机上应用。舰艇用复合材料、雷达天线罩、复合材料桅杆、舱室封面板等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投入使用。3.2.3 纤维缠绕制品1986年,第一台玻璃纤维缠绕储罐在氯咸行业投入使用。1987年,第一台玻璃纤维缠绕塔器在钢铁行业投入使用。1994年,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成功研制CNG气瓶,并首先在首都公交车上使用。1994年,第一批玻璃钢夹砂管道在给排水行业投入使用。1997年,环形气瓶研制成功。3.2 .4 SMC/BMC制品1988年汽车玻璃钢制品公司引进美国SMC机组压机及模具,建立了

15、我国首个研发与量产SMC汽车件的基地。SMC主要产品为座椅、水箱、电表箱、卫星发射与接收碟形天线、汽车零部件、火车客车厢饰件等。BMC主要产品为电器产品:开关、高压绝缘件、仪表箱、塑封电机、汽车前灯反射面等。3.2.5 拉挤工艺技术制品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英、美、意、加等国拉挤机30余台。现主要拉挤产品有门窗、格栅型材、冷却塔支架、锚杆、建筑筋材、电缆桥架,帐篷竿、钓鱼竿等。3.3自主创新,突飞猛进、走向辉煌的10年(1999-2008)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开始腾飞,产品产量迅速上升,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新产品新工艺与世界同步发展,大型风机叶片、游艇、交通运输用复合材

16、料、土木工程建筑补强用复合材料等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大量应用于奥运场馆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化等,截止2008年,我国复合材料年产量约29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比1978年增加480倍,比1998年增加约8倍。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玻璃钢成型技术,接触(手糊)成型占85%以上,到“十五”末期,机械成型已跃升达60%。3.3.1原材料发展情况2007年我国玻璃纤维年产能逾162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年产量115万吨,环氧树脂产量60万吨。预计2008年我国玻璃纤维年产能逾226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逾125万吨,环氧树脂6570万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国,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量与用量最大的国家环氧树脂产量、进口量、消费量最大的国家。3.3.2航空航天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