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9321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程序为何?领导者如何运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101知識管理6.何謂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程序為何?領導者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以提升效能? 一、知識管理意涵如下: 知識管理的知識包括以下三種:(一)知道真相和如何判斷真相(what)。(二)知道如何操作(how)(三)知道何以這是真相,且知道何以需要如此做(why) 因此,知識管理即在對what、how、why三類知識之搜集、驗證、掌握、選擇、保存、運用(轉化)及創造。 就資訊時代而言,知識包括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經驗累積、理性的邏輯分析及文化的資產等。 資訊時代的知識管理的內涵如下:(一)資料的收集、分類、整理和再運用(二)人所攜帶的訊息和經驗的傳承、分享與更

2、新(三)組織團隊的整體文化、生產力和創新力知識管理意涵可歸納出組織與個人兩面向來作解釋。組織知識管理:組織檔案。人員心智、觀念變革、組織成員行為管理與改變。個人知識管理:個體如何進行資料取得、資料蒐集、資料儲存及資料分享二、知識管理的程序如下: 知識管理程序依照個人或組織目標之需求,有不同的流程。大抵言之,知識管理流程包括知識的收集、辨識、歸類、理解、分享(傳播)、轉化、更新和運用(含創造)等。創造組織知的核心程分為七階段,即以團隊合作方式,經由知的收集、篩選、編纂、儲存、擴散、再使用,使回饋出的知成為創新的原動。知識管理步驟有三階段,分別是知識內容獲得、建立知識分享文化與科技設施應用。三、知

3、識管理的要素:人員、資訊內容及科技人員、資訊內容及科技是息息相關,並非各自獨立。因為個體透過智慧發明科技,並使用科技,接者從科技產生更多訊息,這些複雜的訊息內容又傳達給個體,再創更多的發明,因而形成一種循環關係 資訊內容 人員 科技知識管理的要素四、核心能力是如何被連接至外顯及內隱知識核心能力是如何被連接至外顯及內隱知識四、領導者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以提升效能? 熟悉知識管理系統,提升所領導之組織的績效,需要掌握下列知識管理的六大要件: (一)個人成長:充實對知識管理的概念和相關技能。(二)資訊科技:充實知識管理系統的軟硬體設備,俾使知識管理可以更簡易而 順暢地執行。(三)組織文化:各組織之間和成

4、員間皆能有知識分享的習慣和意願。(四)終身學習:激發個人進行終身學習,以促進專業成長。(五)評估與改進:知識或管理皆需要不斷更新和創新,持續地評估或改進,乃促使組織或個人不至於被時代淘汰的法門,也是提升個人專業知能和組織競爭力的守則。(六)獎賞與培訓:知識管理不只是個人的事,更是個人和組織需要同時啟動的事,故組織應該設置獎勵制度,並安排促進成員專業成長的相關培訓,藉培育知識管理的種籽領袖,以延續和開創管理的新視野。 吳清山、黃旭鈞(2006)區分知識管理理念的源起為以下四大階段:(一) 萌芽期:約在19451960(二) 成長期:約在19621970(三) 茁壯期:約在19701990(四)

5、興盛期:自1990以降,世界更重視知識經濟。五、學校推動知識管理之具體途徑(一)鼓勵教師參與決定,表達自身意見(二)重視教師的發展訓練,提升專業智能(三)設立學校的知識長(Chief Knowledge Officer,簡稱CKO),規劃學校知識地圖。(四)善用溝通對話技巧,促進成員互動(五)充實教學資源設備,增進教學效能(六)落實圖書自動化,建置網路通訊中心。(七)普及科技知識,提昇教師資訊素質 綜上所述,學校欲推動知識經營,除了需要國家政策的確立和指導、充實資訊設備,也需要教師專業的支持及培育校長與行政人員知識經濟管理的素養。一個會白白浪費一小時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價值達爾文品格教育7.何

6、謂品格教育?試闡述其要旨 田培林(1976:84)所言:以先天的個性為根基,超出個性之上,用一種努力,創造出一個理想的精神成就。易言之,一個人必須自我理解,並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的自我實現和維護社會和諧美好生活境界。高清愿先生嘉言:有學問不如會做事;會做事不如會做人一、何謂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指展現個人人格特質之行為和情操的整體。所謂的人格(personality),不僅指外在的軀體,也不只是身體的健康和知能的增進,更涵蓋心理的成熟和情緒的穩定等特質的總和。 品格涵蓋一個人的認知、情感(含情緒和情意)和行為之整個價值體系。所謂品格教育,就是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行善、表現良好行為,並

7、內化成習性的歷程。品格教育也是增進學生良好個人特質,使之知善、愛善、樂善的教育(Anderson,2000;Doyle,1997;Lickona,1993)二、品格教育的重點 品格教育的重點也不在內容的設計,而在於學生的價值觀的建立,尤其提供德行的人文環境與樹立人格典範的學習,更有助於學生價值體系的定位。三、品德或品格教育的評鑑 品德或品格教育的評鑑不應只是列出知識、情意、技能的分項指標,而應以整全的個人和社會文化的和諧關係所構築的美好生活為依歸,方不致於扭曲道德或教育本質。 培根(E.Bacon)所說知識即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更應是S.L.McElmeel(2002

8、)所言:品格即力量(character is power)。 企業界發以全面品格管理(total ethical management,TEM)取代以往的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期透過組織成員品格得提升達成組織技校的目的。四、闡述落實品格教育的四大面向(一)意志力:毅力商數(will, spirit, determination quotient)(二)穩定情緒力:做好個人情緒管理,又稱為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個人的情緒管理,也涵蓋個人與他人的相處、溝通、協調和合作等人際關係。(三)逆境因應力:指對巨變或遽變的冷靜因應

9、能力,又成為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四)通識知能:充分發揮個人知識和技能的能耐,稱之智力商數(intelligent quotient)。五、6E的品格教育方法(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1. 示範 (Example)2. 解釋 (Explanation) 3. 規勸 (Exhortation)4. 氣氛 (Ethos) (or Ethical Environment)5. 體驗 (Experience) 6. 期望(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 )六、品格教育的班級策略(一)重視教師的角色作用,教師

10、必須扮演關心者、示範者和指導者的角色;(二)創建一個具有關懷型社區氣氛的教室;(三)實施道德紀律;(四)創造民主教室環境;(五)透過課程來教導價值;(六)合作學習;(七)事業知覺(conscience of craft):培養學生學習責任感並關心學習價值;(八)道德反省:從閱讀、研究、寫作、討論中習得;(九)衝突管理:可以公正地解決衝突,遠離暴力與脅迫。 以往的教育常將智與德分開,若就全人類的觀點言之,蘇格拉底宣稱的知即德,才是掌握品格教育的本質。知即德的教育是德智兼備的教育,此才是品格教育的意旨。OFF學語教育8.何謂OFF學?其對教育有何啟示? 一、何謂OFF學? OFF學乃是整合提出一套

11、讓工作、生活與休閒結合的成功學理念。該理念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工作與生活均衡,並玩出能量和活力二、OFF學為何能夠強化競爭力? OFF學的精神之所以能夠強化競爭力,主要係基於藉著適度、有效的休閒,讓上班時的緊張、壓力和競爭,利用下班的家庭生活、休閒安排和玩樂活動,重新起動人類向前衝的動力。易言之,OFF學也是一種善用時間、善於處理情緒、讓工作和身心常保活力的方法。 如果工作是ON,那麼工作之餘的生活就是OFF,當ON與OFF之間能夠完美切換,相互激盪,那就是一個豐富的人生。許多人拼命追求快樂與幸福,結果匆忙間與它擦身而過。OFF學這個空間,請你來細細品味。三、OFF學對教育有何啟示?大前研一(20

12、06)在(OFF學)中提出以下自我提升和自我實現的策略:(一) 不要以年齡來自我設限。(二) 擊退憂鬱的星期一症候群。(三) 養成每週的工作在週日晚上必須完成有效規畫的習慣。(四) 利用各種機會廣結善緣。(五) 養成有效思考的習慣。(六) 避免加入相互抱怨和說長道短的同事或夥伴中。(七) 莫作無謂的應酬,宜養成讀書和參與有意義的對話或聊天。(八) 活力早、午餐不可免。 上述策略並非一成不變,應該依照個人的需求和習慣,舉一反三,掌握精神,發揮創意。 OFF學的理念,無論下課或課餘時間都可以做有意義、具建設性的聊天或休閒活動,以增進同事或師生情誼。目標模式、歷程模式及情境目標的課程設計9.試闡述與

13、比較課程設計的目標模式、歷程模式及情境目標的優缺點和其適用性。史登豪思(Stenhouse):教育是一種成功的知識引導與智慧的啟發,因此,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無法加以事前精密的預測。一、課程設計的基本概念課程設計的基本概念,包括範圍(scope)、順序(sequence)、銜接(articulation)、延續(continuity)、平衡(balance)等(Amstrong,1989;Doll,1995;Ornstern Hunkins,2006)。二、課程設計模式的特色: 若依照課程設計模式的特色言之,大抵可以分為(一)強調達成教學目標的目標模式;(二)重視教學歷程的歷程模式;(三)以學校特

14、色為主或稱學校本位課程的情境模式三種。三、三種課程設計模式的說明(一)目標模式 1.主張的課程設計三大原則分別如下:(1)目的性(2)系統性(3)效率性 2.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型態如下: 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就如同工廠生產線上的Input(學生)process(課程 與教學)output(產品學習結果)一樣,強調整齊劃一標準作業流程 (SOP)。 (1)目標:學校應該達成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2)選擇:提供何種學習經驗以便達成這些目的? (3)組織:如何有效組織這些學習經驗? (4)評鑑:如何確定這些目的是否達成? 學習經驗。3.目標模式的優缺點如下:(1)優點容易設計和執行,也容易評量成效;(2)缺點 過於工具理性,也忽略人的個別差異和班級氣氛和文化因素, 容易淪為學校掌控學生學習內容和進度的工具。 目標模式採取生產的教育觀,學生有如原料,課程有如生產線,學校 如工廠,可能造成教育標準化的危機。 目標模式的精神在於管理與控制,要求績效,忽視人類解放、自主、 思考、判斷和創造的需要。 總之,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一則不關照教育的倫理性,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