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9167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80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环评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项目目名名称称 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年产 80 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万只粉末冶金汽车配 件生产线技改项目件生产线技改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 建设单位 盖章 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玉环正益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浙浙江江冶冶金金环环境境保保护护设设计计研研究究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zhe jiang metallur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为释放率 mg s 1 t 为时段长度 s effx effy effz 烟团在 w 时段沿 x y 和 z 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 m 可由下

2、式估算 1 2 2 zyxj w k kjeffj 式中 222 1 j kj kkj kk tt i w x 和 i w y 第 w 时段结束时第 i 烟团质心的 x 和 y 坐标 由下述两式计算 1 1 1 1 kk w k kxwwx i w ttuttux 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48 电话 0571 85023145 1 1 1 1 kk w k kywwy i w ttuttuy 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 t 小时的浓度贡献 按下式计算 1 0 0 n i i C x ytC x yt 式中 n 为需要跟踪的烟团数 可由下式确定 1 1 0 0 n ni i Cx ytfC

3、x yt 式中 f 为小于 1 的系数 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 3 预测结果及简要分析 根据上述源强 一个钢瓶泄漏时间不到 10 min 环评以 10 min 计算 在主导风向 N 风向条件下 预测时间为发生氨泄漏后 10 min 20 min 30 min 下风向氨的最大落地 点浓度及最大落地点浓度出现距离 下风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 TJ36 79 30 mg m3 达标距离 下风向致死浓度 吸入氨 5 10 min 的致死浓 度为 0 5 换算成质量浓度为 3 97 g m3 超标面积 具体见表 11 6 表表 11 6 液氨钢瓶泄漏预测结果统计一览表液氨钢瓶泄漏预测结

4、果统计一览表 预测条件 预测 时段 Cm mg m3 Xm m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达标距离 m 下风向致死浓度超 标面积 m2 10 min628 0663520 20 min53 95167820 主导风向N u 2 73m s 30 min4 91103 0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 持续泄漏 10 min 主导风向 u 2 31 m s 下 10 min 20 min 后 氨一次浓度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 30 mg m3 的距离分别为下风向 352 m 782 m 30 min 后该区域基本都能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 下风向致死浓度 超标面积均为零 因此 建设单位必须严格做好风险防范

5、措施 使发生液氨泄漏的几率降至最低 并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泄漏 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使损害降至最小 11 5 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11 5 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事故风险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特点 必须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 实行 预防 为主 平灾结合 常备不懈 的方针 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提 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49 电话 0571 85023145 高本项目运行的安全性 本项目生产中用到的化学品液氨具有有毒 有害和易燃 易爆特性 调查表明 设 备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甚至火灾 爆炸的主要原因 结合同类事故案例的分 析

6、现提出主要风险安全防范措施的建议如下 1 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液氨钢瓶储存区属于爆炸危险区域 在液氨放置区一定范围内杜绝布置可 能产生火源的设备 在液氨放置区地面作防静电水泥地面处理 控制暂存液氨钢瓶的数 量 车间外应设置环形消防通道 各放空管 安全阀排气管高出平台或建筑物 2 m 以上 以便形成二道防护措施 确保事故状态下的安全 2 工艺 设备 装置方面 车间管道布置应按工艺要求衔接紧密 设备 管道布置应便于操作 且安全可 靠 设备 管道的布置应留出检修的空间 在发生事故时以便于人员逃生 在设计时应考虑抗震和振动 脆性破裂 温度应力 腐蚀破裂及密封泄漏等因 素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生

7、产中应使用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 管道 并定期检修 防腐 保证完好 杜 绝物料的 跑 冒 滴 漏 生产中使用的设备 管道应配置准确的监控仪表和完善的安全附件 防静电设 施 在门卫或值班室应装设固定式气体浓度报警器一台 探头设置在液氨钢瓶放置 车间 以远距离检测氨气的泄漏情况 本项目钢瓶应按照 安全色 安全标志 等国家规范 标准 设置醒目的标 有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的安全警示标志 针对液氨钢瓶 现场应设置应急喷淋装置 洗眼器等设施 3 泄漏的检查与防范 液氨钢瓶的日常管理与检查 对于防止泄漏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措施如下 定期检查钢瓶 如有异常亏损时 立即作追踪检查 必要时做钢瓶和管线测压 如发现钢瓶或管

8、线有异常则立即更换 钢瓶外部和减压阀应该经常检查 及时发现破损或漏处 制订 检查记录表 确保检查有据可寻 也能掌握发生泄漏事件的原因以及频 率 作为管理及污染整治的参考 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0 电话 0571 85023145 4 生产操作过程 钢瓶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 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 严禁超量储存 超负荷生产 其他预防措施 如通风 防止明火等 10 5 2 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 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的危害与损失 还必须制定完 善的事故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 应急组织机构与人员 a 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 负责应急突发性事件的组织 指 挥 抢

9、修 控制 协调等应急响应行动 b 风险事故应急队伍收到事故信息后 应立即赶赴现场 确认事故应急状态等级 和危急程序 确定应急抢修方案 迅速开展各项抢修 抢救工作 若事故严重 同时请 求政府应急支援 应急救援保障 设置火警专线电话 以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畅通 在生产岗位设置事故柜和急救器 材 救生器 防护面罩 衣 护目镜 胶皮手套 耳塞等防护 急救用品 在设备易发 生毒物污染的部位 设置急救冲洗设备 洗眼器和安全淋浴喷头等设施 应急环境监测 抢险 救援及控制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 应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 对事故性质 参数与 后果进行评估 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人员撤离与疏散等 制定事

10、故现场 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 并制定撤 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应急培训计划与公众教育 应急计划制定后 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 培训和发 布有关信息等 2 应急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 一旦发生事故 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上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环保 消防 安全等部门 请求政府应急支援 同时应疏散人群 做好防范措施 减少危害 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1 电话 0571 85023145 并采取必要的污染补救措施 在贮存 使用过程中 一旦发生液氨的泄漏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要注意做好以 下几个方面 a 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 处置车辆和人员一般停靠在较高地势和

11、上风 或侧上 风 方向 b 处置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在处置泄漏或有关设备时 应穿着隔绝 式防化服 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直接接触液氨时 应穿着防寒服装 紧急时也可穿 棉衣棉裤 扎紧裤袖管 并用浸湿口罩捂住口鼻 c 应迅速清除泄漏区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 并加强通风 处置时应用无火花工具 尽量使泄漏口朝上 以防液化气体大量流淌 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 可考虑将钢瓶浸 入水或稀酸溶液中 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 d 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 开花水流驱散 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 流 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e 如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 开花水流 抗溶性泡沫 砂土或 CO2进行扑救 同 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若有可能 应尽快将可移动的物品转移出火场 急救措施 a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 应用 2 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b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 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c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事故应救援预案一旦建立 应有演练记录 以不断修改完善 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2 电话 0571 85023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