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32290734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48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doc(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五”“211工程”总结报告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于2002年10月通过了教育部立项审核,2003年10月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汲取经验,通过加强领导、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几年来工程建设十分顺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及条件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211工程”建设标志性成果。“十五”“211工程”期间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预期效益目标已得到很好的实现,达到了“十

2、五”“211工程”的建设目标,并为“十一五”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总体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建设概况 1“十五”“211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我校“十五”“211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经过“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2“十五”“211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围绕上述建设目标,“十五”期间我校“211工程”

3、建设将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学、科研领域的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带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特别是重点建设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主要任务是:(1)人才培养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吉林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2001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本科生阶段着力培养厚基础、高素质、能创新的“学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研究生阶段着重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以及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其培养质量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

4、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05年,全日制各类在校生总数控制在60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数量达到16000人左右,留学生数量达到1000人左右。(2)学科建设选择部分国家重点学科、“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及部分基础较好、优势鲜明、特色突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应用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十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化学材料合成与理论,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性质和新型功能材料,光电子学与光学,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汽车与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农业机械化工程,材料成形技术与新材料,资源、环境与地球圈层动力学,公路智

5、能交通运输工程,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物学和分子酶学,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1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争取到2005年“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生若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标志性成果。(3)科学研究 巩固和发展基础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按照不同基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着眼于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取得若干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大力加强应用与高新技术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

6、为主要研究方向,力争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努力增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应用型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到2005年,自然科学年科研经费达到3亿元,争取获得58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015项高新技术攻关或产业化项目。“十五”期间争取获国家级奖励610项,获省部级奖励4050项。被SCI收录论文数保持全国高校前10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力争形成体现时代精神的吉大学派,应用性研究要发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4)队伍建设建设以院士、著名专家和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跨世纪优秀人

7、才等为代表,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改革用人制度,在进行岗位管理和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实施“吉林大学人才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与办法;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吉林大学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改革师资管理模式,建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到2005年,教师总数为5800人左右,生师比约为14比1。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基础雄厚、治学严谨,在国内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5)办学条件加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改善实验设备条件。更新实验教学设施

8、,建设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和电工电子国家级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更新改造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从中建设一批精品实验室;创建一批学科交叉、渗透,资源共享的实验室;进一步建设东北地区CALIS中心、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络。力争到2005年大多数实验室设备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实验室设备条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3“十五”“211工程”建设总投资、投资构成及投资安排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63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总额为1.15亿元,学校自筹资金为1.486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年度分配及来源情况详见表一

9、,“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及投资安排详见表二。 表一: 中央专项资金年度分配及来源 单位:万元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总 计发改委0220010004003600财政部1700010009003600教育部43000004300中央专项资金合计600022002000130011500表二:“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及投资安排项目名称合 计中央专项资金自筹资金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8000960084001化学材料合成与理论2520144010802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性质和新型功能材料16809607203光电子学与光学11906805104

10、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16809607205汽车与工程装备设计制造210012009006农业机械化工程8404803607材料成形技术与新材料12607205408资源、环境与地球圈层动力学15408806609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56032024010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物学和分子酶学154088066011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126072054012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630360270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不可预见费120001200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000190031001校园网二期工程180070011002数字化图书馆12005007003

11、教育基础二期工程1500700800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不可预见费5000500三、师资队伍建设项目3360033601骨干教师队伍建设41004102教师素质提高与能力培训94009403高层次人才及智力引进201002010总 计263601150014860 单位:万元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1. 总体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以及具体指标完成情况 在项目执行的五年间,学校积极扩展“211工程”“九五”期间的建设成效,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争取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根据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的总

12、体方案,结合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学校适时调整建设进度,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仪器设备购置等各方面认真履行项目建设合同。学校进一步发挥已有的优势与特色,在全方位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上质量、上水平为宗旨,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重点建设,确保实现预期效益目标,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建设任务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年度计划逐一获得落实,预期效益目标逐步得以实现。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学校“十五”“211工程”资金实际支出15106万元,暂付款3406万元,完成资金总计18512万元,实际完成资金占

13、计划总投资的70.2%。其中,中央专项资金实际支出8462万元,暂付款2431万元,完成资金合计10893万元,实际完成资金占计划总投资的94.7%;学校自筹资金实际支出6644万元,暂付款975万元,完成资金合计7619万元,实际完成资金占计划总投资的51.3%。在实施项目建设的几年间,学校注重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实施了“吉林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2001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已接近国内

14、一流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日制各类在校生总数为63432人,其中研究生数量达到19679人,留学生数量达到852人,现已接近或完成计划指标。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应用与高新技术研究得到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注重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已取得一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自然科学年科研经费已超过4.5亿元,“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土资源部重大油气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200余项,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获省部级奖励243项。被SCI收录论文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正逐步形成体现时代精神的吉大学派,应用性研究正在发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几年来学校重点实施了以院士、著名专家和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等为代表,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改革了用人制度,在进行岗位管理和目标考核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