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32289091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252=50分)1、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去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 B、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2、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德国军队、年月,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

2、了取消英美两国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此同时,“关税协定”权最终也被取缔。与材料中“治外法权”“关税协定”权相关的战争和条约是()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 )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 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 D、割占大量领土5、“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3、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立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7、近代清廷曾赐给邓世昌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禹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与此相关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义和团

4、反帝斗争 C、黄海海战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8. 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C.国民大革命的爆发 D.红军长征的开始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关于“终结”的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0.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五四运动由最初的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

5、.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1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D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12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

6、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3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的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特权 B收回了外国在华的一切租界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14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指的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1

7、5“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指()A领导秋收起义 B夺取大城市,建立革命政权C清除党内右倾错误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6大型纪录片寻路,意为“探寻中国革命之路”。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端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国民革命的失败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A. 江西瑞金 B. 陕西延安 C. 贵州遵义 D. 甘肃会宁1、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

8、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哈里森与习近平均着重强调()A长征胜利,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B长征实现我们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C长征精神的巨大作用 D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

9、,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日本人的满洲梦一文中提及“18日晚22时许,暴戾之东北军在沈阳北大营以西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与我前来之一部发生冲突。据报告,沈阳独立守备第二大队正向现场出动。”据此可知该事件()A. 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B. 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到抗战阶段C. 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 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2、1937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

10、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日军占领旅顺 D. 南京大屠杀2、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B.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C.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D.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2、“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B. 国民党的腐败统治C. 解

11、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D.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社会主义革命目标、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农业集体化法制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12、 丘逢甲春愁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1928年秋)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四 钟山风雨起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 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1949年,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什么?(2分)(2) 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3) 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2分)(4) 诗四中“百万

13、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27、材料一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而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的追求材料三 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相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