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3228907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1. 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大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A. 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B. 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C. 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 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

2、不为耳。”材料可表明( )A. 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B. 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C. 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D. 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3. 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 激化了社会矛盾B. 有利于中央集权C. 净化了官场风气D. 推动了地区交流4. 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 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 地主对农

3、民剥削有所减轻D. 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5. 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A. 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 熏农抑商政策瓦解C. 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 坊市制度日益完善6. 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A. 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B. 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 生产地域性分

4、工的加强D. 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7. 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巨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 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 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 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 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8. 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 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 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 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5、D. 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9. 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爆发。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A. 战争客观上推动雅典民主进步B. 雅典民主突破了阶级局限C. 民主政治推动了城邦观念增强D. 雅典人参政议政十分活跃10.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认为,“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种认识表达出古罗马()A. 习惯法延续的必要性B. 成文法产生的必然性C. 公民法存在的必要性D

6、. 万民法形成的必然性11. 希腊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成为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这反映出古希腊人A. 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B. 崇尚武力并热衷殖民扩张C. 重视城邦的集体荣誉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12. 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

7、一与和平 A. 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B.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C. 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D. 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13.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如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课程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解剖学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逻学、力学、数学、光学抚养子女生理学、心理学、教有学与维持正常社食、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政治、经济、社食、文化)娱乐休闲文学、艺术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 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C.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 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14. 如图为19

8、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据图可知,该时期()A. 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B. 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C. 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D. 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15. 1706年,英国安妮女王在写给财政大臣的信中指出:“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不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国王仍掌握某些权力B. 责任内阁制遭到了破坏C. 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D.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16.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

9、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A. 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 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 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 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17.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18. 1842年,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的请愿书指出:“议会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做主的。它

10、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这一请愿运动()A. 说明工人阶级成为光荣革命的主力军B.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C. 解决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D. 反映出国际工人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19. 有学者认为:无论在风格和内容上,一些写作都十分专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从而失去了思想与事件的交流,或者可以说他们从未打算过尝试交流。这种“自我迷恋”是以牺牲读者为代价的。材料反映的文学流派是()A. 新占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20.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陆续设立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由地方要员兼任,负责南北的交涉通商、海防交通

11、等。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椅。这反映出()A. 清廷抛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B. 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C. 清政府已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21. 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 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C. 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D. 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22. 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如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

12、图推知()A. 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B. 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C. 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D. 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23.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说明当时()A. 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B. 英军熟悉中国国情C. 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D. 满清政府统治腐朽24. 中国近代现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

13、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B. 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C. 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D. 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25.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 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 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 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26. 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

14、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此次“会剿”是为了A.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 抵抗八国联军侵华C. 平息“保路运动”D. 扑灭辛亥革命之火27. 如图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A. 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B. 清政府大力宣扬宪政的思想C. 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D. 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28.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

15、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在强调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29. 鸦片战争后,湖南安化、平江等传统绿茶产地,多转而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红茶,各地竞相仿制,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陆续出现。这反映了湖南当地()A. 茶业生产经营因时而变B. 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C. 官府大力扶持私营产业D. 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30. 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7 7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