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32286891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淮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五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第一章 规划背景4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11第三章 发展目标12第二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15第四章 着力发展煤化工主导产业16第五章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16第六章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7第七章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19第八章 推进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发展20第三篇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1第九章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节约型农业22第十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3第十一章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24第十二章

2、 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24第十三章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增收渠道27第十四章 积极推动县区经济加快发展27第四篇 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9第十五章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29第十六章 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30第十七章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31第十八章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31第十九章 着力发展中介服务业32第二十章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33第五篇 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34第二十一章 提高规划水平,统筹城乡整体规划34第二十二章 突出主城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35第二十三章 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35第二十四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36第二十五章

3、 加快建设“数字淮北”39第六篇 积极实施东向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41第二十六章 实施东向战略,全力打造大开放格局41第二十七章 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42第二十八章 大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44第二十九章 增强外贸市场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45第七篇 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47第三十章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7第三十一章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7第三十二章 开展全民创业行动48第三十三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49第三十四章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50第三十五章 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50第三十六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1第三十七章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52第三十八

4、章 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53第三十九章 大力改革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54第八篇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淮北55第四十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56第四十一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6第四十二章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7第四十三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58第四十四章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59第四十五章 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59第四十六章 加快建设“平安淮北”60第四十七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61第九篇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4第四十八章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能力64第四十九章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65第五十章 发展循环经济65第五十一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

5、型社会67第十篇 切实保障规划有效实施68第五十二章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69第五十三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70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安徽省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淮北市委关于制定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实现我市“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战略意图,是我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6、紧紧围绕发展主题,预计将圆满地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十五”计划成为历次五年计划中,执行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2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9500元,是2000年的1.85倍左右。财政收入预计达到26.5亿元,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人均财政收入1240元,是2000年的2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5.6:49.1:35.3调整为11:58.5:30.5。农业基

7、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比重比2000年下降5个百分点,养殖业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加,预计2005年原煤产量将达到3380万吨,发电量将达到105亿度,分别是2000年的1.4倍和1.8倍。第三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十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旅游、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南湖湿地公园成功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城市整体功能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大对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方面的

8、投入,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是“九五”的 1.7倍,年均增长15%。城市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合徐高速和连霍高速连接线投入使用,新建一批县乡公路,人民东路、北外环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对淮海路、濉溪路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市体育馆、博物馆、新妇幼保健院、人民广场等投入使用。建成黎园二期、现代花园等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东进、西延、南扩”和相濉、相烈、相杜一体化战略,城市建成区达65平方公里,并架构起28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2005年全市城镇

9、化率达到50%,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以落实“861”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许疃煤矿、大唐淮北发电厂8#机组、飞亚高档面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涡北煤矿、卧龙湖煤矿、淮北矿业集团煤焦化电一期工程等重点工程加紧建设;平山电厂、国安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为“十一五”期间开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65%;雷鸣科化、恒源煤电、飞亚纺织成功上市;4家省属大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积极稳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稳步实施,部门预算全面推行;适当调整市、县税费征管范围,缓解了县级财政的压力。行政审

10、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农业税全面免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较快增长。预计“十五”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1.4倍,年均增长10.8%,其中出口2亿美元,年均增长7.7%;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2.8倍,年均增长21.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8600元,是200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是2000年的1.3倍,年均增长5%。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年

11、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对农村特困群众进行了生活救助;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4.5万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十五”共取得科技成果241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8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6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42个。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卫生事业有长足进步,市人民医院成为皖北地区首家“三甲”医院。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体育、环保、档案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跻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12、总之,“十五”是我市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市进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为“十一五”期间争先进位、率先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栏1 “十五”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指 标“十五”计划目标“十五”执行情况2005年预期“十五”年均增速(%)2005年实际“十五”年均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价格,亿元)160左右920010.52三次产业结构16:49:3511:58:3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价格,元)950013.14财政收入(亿元)18826.516.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61084156社会消

13、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2105410.57进出口总额(亿美元)0.6130.5310.8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0.5110.467.78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0.26521.5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830626505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1506860010.111人口自然增长率()8.57.6412城市化率(%)5050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m2)1516.9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经济发展既有不可多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市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从外部环境来看,一

14、是我国宏观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和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为我市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沿海地区产业的加速转移,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基础。四是皖北地区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建设,作为皖北地区工业化升级的突破口,并将我市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百万人口城市之一,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从自身优势来看,一是煤炭资源优势。淮北已探明储量84亿余吨,且煤种齐全。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我市煤炭资源的品种优势将进一步突出,是全国少有的具备发展煤化工条件的煤产区之一。二是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淮北是安徽距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最近的城市,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之一,也是距离未来中俄联合建设欧亚大陆桥最近的城市。京福高速、连霍高速的贯通,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进一步改善了淮北市的交通条件,淮北市东西互补、南北交融的区位优势逐步提升。三是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