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286856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260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2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休谟的“同情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相关定义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由来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普遍存在的,具有完善公民思想意识及 意识形态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从马克思理论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并确立发展的理论体系和科学 概念。这一概念是由在 1847 年的共产主义同盟的章程中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提出的”宣传工 作”转化而来。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之初,列宁把”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这两项 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之后,”思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两个概念在 1934 年的苏联共产党十七大会议的总结报告中由斯大林明确提出,并成为后来苏联长时间的宣

2、传工作 的标准名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是中国共产党随着中国人民 民主革命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实践与思想政治领域宣传和教育工作者的长期探索相 结合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学科术语。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在名称上 先后经历了”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 等的转变,这些名称虽然在概念、内容、作用方式、功能导向上有所区别,但是其政治属性是一 以贯之的,是同质的。从”宣传工作”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形象地体现了我们党在各个历 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随着中国革命的

3、实际而 发生的契合性转变。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初期,当时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还未创立, 还未形成自己政权。在这个时期,只能通过宣传马列主义来为主要办法和动员工人、农民参与革 命的途径,根据当时革命的特点,革命工作运用”宣传工作”的这一概念。在 1949 年前,解放 战争时期,党的主要目标是带领全国人民群众通过武装形式推翻压迫在人民头的三座大山,建立 有人民当家作出的新的政权,”政治”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所以 “政治工作”是符合当时的时 代特征的。1951 年”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由刘少奇明确提出。 随后在 1957 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一文中,毛泽东也使用了这一概念 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自 1960 年后,经过近二十年的演变,到 1978 年”政治思想 工作”在全国思想政治领域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使用,并成为一种较为标准并得到思想政治领域认 可的提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 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上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国家生活中的主旋律,同时思想政治领 域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一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指导思想也与前面几个阶 段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以前的”政治思想工作”也被更换为 “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 教育”因此,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概念就被思想

5、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所代替,一直沿用到现在, 25 在全国思想政治领域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使用,并成为一种较为标准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提 法。 1.2、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2.1.1 公民教育2.1.1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公民教育” 一词。”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伴随着现代意义上公民的产生而兴起的。”关于公民教育的概 念中外学者存在争议,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明确一致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是政治社会化 的途径;也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是关于道德层面的教育;甚至有学者表示公民教育是中小学校的 一门学科。 德国的教育家凯兴斯泰纳

6、在 20 世纪初曾经提出了”公民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的教 育应该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选作教育对象。英国的学者科尔认为公民教育分为两种模式,他的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公民教育所侧重的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存在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是狭义的公民 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以传统的课堂教师传授教学为主,较少与学生互动 ,这种模式可以理解 为对公民教育最小限度的解释。另一种模式是广义的教育模式,广义的公民教育模式注重通过课 堂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各种途径对公民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理解 为对公民教育最大限度的解释。我国的学者张秀雄在他的著作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以公 民教育的目标对公民教育做

7、出了新的定义,他认为:”无论是那个国家的教育体系 ,都是在对 公民对未来的政治秩序和思想价值进行教育,因此,将未来时期公民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政治价值 有系统性认知的良好公民,就是公民教育的内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使未来公民产生良好的 政治秩序与社会现状意识就是公民教育本身要解决好的本质问题。” 在国内学者对公民教育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为:有狭义公民教育和广义公民 教育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国家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有关国家的政体、地理、历史、和宪制 等各方面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养成能够对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有强烈参与感所必需知识的一门公 民学科;而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在当今社会下,国家运用

8、各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教育旨在培养忠于 7 本阶级的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并且能够切实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有自我约束力的好公民。 本文研究的公 民 教育属于广义的范畴。 1.3、相关概念的概述 在展开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袱1立 J 11二1 .自.目. 的一般理论进行简要的探讨。 1.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 目前,还没有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为核心的专业性、整体性的研究, 对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这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有限。结合现有的文 献资料,我们得知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是一个较为完善 的、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体系。

9、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政治价值观教育(Pol itiCal ValueS Edueation)、公民宗教教育(Civil 尺eligion Edueation)、历史教育(HIStory Edueation)及品德教育(Moral Educat ion)。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是围绕这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而 开展的。因此,我们可以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作一界定:美国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包括政府、政党、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等 主体)在遵循其公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包括公民政治价值观、宗教观、历史观 和品德观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前提条

10、件 下,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协调 其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优化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现公 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 2.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二者最终目的的一 致性决定了相互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的实现 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共有三个基本职能: (1)组织决策职能,就是结合客观条件,设计出最优的体制机制,有利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确立明确的方向,确定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具体实施职能,就是按照初定的决策,确保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给

11、予 监督检查,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顺利实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标。 (3)评估验收职能,就是通过对工作完成情况的最终检验,得出功效评价, 查找不足和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从而有利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目 标的实现。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启示 第一章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 教育管理学中,管理的过程包含”计划、组织、控制”,还有细分的”目 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考核”。可见,任何教育管理工作都以组织管理 这一环为首,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的组织管理是使系统向实 现其预定目标方向发展所作的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就是保证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朝着

12、预定的目标方向发展。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主 要包括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相关制度,根据固有的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节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 1.4、本选题相关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2.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涵与特征2.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涵与特征 2.1.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涵2.1.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思想为基本出 发点,揭示当代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过程和目标,阐述当代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中的 理想、信仰、人生和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5(P15)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13、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是利益。鲍威尔认为,思想和革命的激情是历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这从根本上说是 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的时候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 会使自己出丑。6(P25)”马克思认为,不能把利益理解为抽象的观念,更不能理解为是利 己主义的个人私利,对利益的正确认识是指物质利益,而这种物质利益是以物质生活条 件为基本内容的。第二,利益是生产力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 最初动因是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而人 们此时则运用聪明才智,发明创造出了各种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工具,从而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

14、进步。第三,利益关系是经济关系的表现,是社会基本矛盾的 集中表现。第四,上层建筑的任务就是代表那些在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 维护和调整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7(P26)。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和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其世界观基础 是历史唯物主义,而其价值观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利益是价值观的 最核心的观点,由此而形成价值选择以及价值判断的观点。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的价 值观,理解为是以利益为基础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观点。8(P45)可见,马克思主义利 益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1.5、相关概念厘定 (一)免费师范生 ? ? ? ? 1.师

15、范及师范教育的概念厘定 在中国教育史上,”师范”一词属于舶来品,源于日语”汉字”。在汉代之前,”师” 与”范”没有连用的先例,大都只用”师”一字。”师范”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最早 见于后汉书 赵壹传中,”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骤,历年滋多。”这里 的”师范”一词,为”学习的模范”一义,后引申为”效法”的意思。宋、元之后, 含有”教师、师傅”之义。而”师范”一词成为”师范教育”的代名词,始于清朝末 年,如梁启超的论师范中有”故砍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孙家鼐的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有”泰西各国,有所谓师范学堂者,专学为师”, 1902 年钦定高等学堂章程中有”高等学堂应附

16、设师范学堂一所,以造就中学堂教 员”等。3对”师范”一词的理解,本文主要采用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的 定义,即师范是指”可以师法的模范。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4? 提及”师范教育”,学术界通常认为包括职前培养、初任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三 个阶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误将”师范教育”等同于教师的职前培养。事实上,”师 范教育”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师资的所有专业教育,包括职前、入职、职后各 个阶段的全部教育活动,这也是终身教育理念在教师培养领域的体现。但本文研究的 范围仅限于免费师范生职前培养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以免费师范生在校阶段 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与此同时,本文并不否认免费师范生在初任考试阶段和在 职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题的必要性。? ? ? ? ? 2.免费师范生的概念 自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确立中国师范教育制度以来,我国的师范生教育就 是以公费即免收学费为主体,之后的历次改革虽不同程度的对”免费”问题做出过调 整,但都没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